東南網1月6日訊 為推動海洋漁業系統奮勇爭先、再上臺階,推進一季度海洋經濟發展開好局,促進海洋水產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今日,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主辦的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之海洋水產種業創新發展在福州舉辦。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嚴可仕出席活動并致辭,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袁曉初作指導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國家藻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逄少軍分別作主旨報告。會議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顏志煌主持。
嚴可仕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種業發展,在福建工作期間,就親自推動大黃魚、鮑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種業工作提出重要要求,為深化海洋水產種業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福建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的關心支持下,積極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水產種業體系,累計建成3家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45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2600多家苗種繁育場,選育出綠盤鮑等22個國審水產新品種、百余個優良新品系,推動福建成為全國水產種業創新高地。預計2024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超900萬噸,居全國前列;水產苗種年產量達2萬億尾(粒),產值突破80億元,規模穩居全國第一。他表示,希望各大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廣大養殖戶,以本次對接活動為新平臺新契機,促進各方資源更加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海洋漁業新質生產力。
袁曉初指出,漁業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水產品有效供給的根本所在。福建在水產種業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堅實基礎。舉辦海洋水產種業創新發展對接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食物觀、水產種業發展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希望福建以本次對接活動為新的起點,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強化供需對接,共謀發展舉措,聚焦補齊水產種業科技創新短板,加強科研攻關,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推進科企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加強水產種業人才培養,規范市場秩序,助力漁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為漁業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顏志煌表示,全省海洋與漁業系統將強化海洋強省建設首責部門擔當,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把水產種業放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農業強國大局中自我審視和系統謀劃,加快實施水產種業振興專項行動計劃,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增效益,以種業創新帶動漁業產業迭代升級,以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推動建設全國水產種業優勢集聚區,努力打造水產種業振興福建樣板。同時,進一步搭建水產種業高端資源要素對接平臺,推進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推動引進國外高經濟價值優良水產種質資源,積極打造水產種業創新開放合作高地,助力福建海洋水產種業創新發展取得新的突破、邁向新的臺階。
會上,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院長張春曉、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徐鵬、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所長林琪分別就“閩臺現代化海洋種業研究基地”“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海水養殖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東南海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等3個重點項目作推介,中國水科院、省內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共簽約24個海洋水產種業合作項目。
省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省內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水產種業重點企業代表,各市、縣漁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活動。省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毅海、劉慶豐,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總隊長劉春榮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