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前三季度,我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037.3億元,全省第1,同比增長4.5%,居全省第2位。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546.5億元、增速4.3%。
我市農業發展水平緣何能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其背后匯聚了各方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長期關注濰坊農業發展的東亞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李繼凱認為,濰坊農業基礎牢,從種子繁育、技術研發、裝備生產、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到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配置配套都有扎實的基礎。
糧食穩,天下安。今年全市夏糧生產再創佳績,總產43.5億斤,已經連續四年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長”,獲省委、省政府糧食生產督查激勵1000萬元。蔬菜產銷量保持全國第1、肉蛋奶產量全省第1。
李繼凱說,濰坊農業提升快。科技化水平、標準化水平、裝備化水平及產業組織化、融合化、開發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我市強龍頭、鑄鏈條、聚合力,持續開展“育峰培雁”行動,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新獲評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4家,數量全省第1,1至9月,規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數量達1272個,營業收入2188.6億元、增速3.6%。強支撐、擴增量、增后勁,1至9月,年度計劃投資89.15億元的4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8.36億元,進度99.11%。
李繼凱認為第三方面是需求旺。市場對優質農產品需求旺盛、農業產業對新技術新裝備需求旺盛、農民對農業升級品質提升效益提高需求旺盛。
我市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一以貫之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育繁推貫通發展,打造“種業引擎”“平臺引擎”“數字引擎”,不斷提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水平。
李繼凱表示,還有一點就是模式新。首先表現在政策推動新舉措,凈菜進城、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培育肉奶牛與蛋雞及糧食全產業鏈;其次表現在開放發展新行動,舉辦中國-拉美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等國際性經貿合作交流活動;再次表現在發展路徑新方向,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舉辦現代設施農業大會、建設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等。前段時間,濰坊先行組織凈菜進入社區、機關、企業、商超、市場等領域,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提高凈菜市場認可度。
我市聚焦“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百倍其功,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融合化發展,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以實際行動交出了建設更好濰坊的“三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