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說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在江蘇無錫舉行的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上見到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葉聰,是一位像勇士一樣探索深海奧秘的人。
在41歲的葉聰眼里,深空和深海是兩個重要的戰略高技術領域。他自己感到非常幸運,趕上了國家高度重視和發展海洋事業的好時代。2001年,他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沒想到,第二年,7000米級載人深潛器項目正式立項,自己就被任命為“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總布置主任設計師,后來還成為首席潛航員。2009年開始研制“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他擔任副總設計師和總質量師,直到2016年,成為“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
“探索海底世界也并非易事——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水中物體所要承受的海水壓力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如果是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的海底,所要承受的壓力將超過1000個大氣壓,相當于每一個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就得承受約1噸的重量,這樣的壓力足以摧毀大部分的科學考察設備。”葉聰說,海斗深淵中無處不在的巨大深水壓力,是阻止人們探索這些地球上最深海域的首要障礙。
“這些年,自己駕駛著參與設計的潛水器出去海試,去過深海平原、海山、熱液、冷泉、深淵,心里特別興奮。2020年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奮斗者’號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并以10909米的深度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時,內心的感受無法形容?!比~聰說。
在葉聰看來,我國首臺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完成了海試,這意味著我們率先擁有了領先的深淵科考作業能力。從4534米、7062米到現在10909米,深度只是潛水器眾多指標中的一個,中國載人深潛已經進入了系統考量評價的時代,能力、效率和效益是研制和運營團隊孜孜以求的目標。
“如今,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奮斗者’號快速往返、突破深度、爬坡過坎、長時駐留、精準布放、順暢回收、人機友好、作業協同。經過20年的奮斗,人家有的潛水器我們也有了,人家去過的地方我們也去過了,人家做不到的作業我們做到了。我為自己能參與、見證‘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偉大夢想的實現感到驕傲和自豪!” 葉聰說。
葉聰告訴記者,目前,地球上仍然有人類未曾觸及和認識的深海空間——海斗深淵。這類深海分布在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的地帶上,水深范圍從6000米到11000米左右,被科學家稱為深淵、超深淵或海溝,代表著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區域。進入科技發展的新階段,海斗深淵極為獨特的生命、環境和地質現象,促使各國生物學家、環境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氣候學家都將目光聚焦在海斗深淵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載人深潛團隊將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繼續弘揚科學精神,勇攀深??萍几叻濉D壳埃覀円呀浄e累了很多的設計、試驗的經驗,尤其是經過萬米海試表現出‘奮斗者’號的性能非常優秀,而且狀態非常平穩,能夠安全可靠作業。因此,我們堅信,今后將會給科學家們搭建起一個更好的深海作業平臺和提供最好的服務。希望更多的科學家乘坐我們的潛水器到深淵海底,我們的載人潛水器肯定給他們帶來驚喜?!叭~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