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 賓: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 雷瑞波
● 主持人:本報記者 路 濤
“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計劃”航次第一航段時間過半。就各項考察作業的進展等情況,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正在“極星”號破冰船上的航次中方現場協調人、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記 者:考察任務完成情況如何?
雷瑞波:第一航段工作完成過半。氣象觀測點上高30米的氣象塔已在冰站上矗立;探空氣球作業點增加了帳篷,進入業務化觀測階段;遙控無人潛水器作業點因海冰破碎,只得棄用,隊員重新打冰洞、搭帳篷,建起了第2個作業點。
遙感觀測點安裝了8套設備,還將繼續安裝。所有設備都架設在特制的木制雪橇上,有的雪橇系上了浮球。11月2日,觀測點獲得了第一個完整的溫鹽深觀測剖面。海冰的斷面觀測、浮標布放、冰芯采集及雪坑觀測正有序進行。
記 者:作業區環境狀況怎樣?
雷瑞波:因多次出現冰裂縫,有些觀測點不得不棄用。從10月10日開始,北冰洋中心區進入極夜,僅在中午時分,南方會露出微弱的光。氣溫很低,作業區平均氣溫在-16℃以下,最低到了-27℃。
來自不同國家的科研人員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探索著北冰洋氣候變暖和海冰快速減少的奧秘,記錄下氣-冰-海相互作用的物理、生態和化學過程。
記 者:本航段中方隊員承擔哪些工作?
雷瑞波:10月17日,中方5名科考隊員離開“費德諾夫院士”號破冰船,乘船載直升機到達漂流計劃主冰站,隨后坐雪地摩托到達“極星”號破冰船,分別被分配到海冰組、海洋組、生態組、地球化學循環組。
除了參加各工作組的日常觀測,隊員們還成功布放了一套冰基沉積物捕獲器。這是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極夜的北冰洋中心區布放系留式沉積物捕獲器。該捕獲器將與“極星”號一起隨海冰漂流一整年,以搜集完整年度冰下沉降顆粒物,用于分析全球變化視野下北冰洋中心區生物通量的季節性變化及其相應的生物地球化學規律。
隊員們還在主冰站布放了3套海冰物質平衡浮標,構建了小尺度海冰漂流浮標陣列,啟動了船基二氧化碳、甲烷及雪面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信號走航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