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了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受國務院委托作的《關于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出,我國將構建陸海一體保護利用新格局,加速動能轉換,推動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
報告指出,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世界發展潮流,關系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進入新時代,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報告明確,提高站位,堅定不移地推進海洋強國建設。質量為要,做強海洋經濟支撐海洋強國建設。生態為本,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創新為先,把海洋科技作為海洋發展的主攻方向。開放為平臺,構建互利共贏的涉海合作新格局。
報告顯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海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海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持續增強,為建設海洋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2012年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年均增速達到7.2%,高于同期經濟平均增幅。2017年,海洋經濟總量達到7.76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海洋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結構不斷優化,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5.3∶46.8∶47.9調整到2017年4.6∶38.8∶56.6。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過度開發與開發不足并存。報告提出,我國海洋開發利用層次總體不高,海洋經濟主要以傳統產業為主,海洋新興產業占比不高,對深海資源的認知和開發能力有限;海洋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濱海濕地減少,海洋垃圾污染問題逐步顯現;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亟待提升;陸海統籌發展水平整體較低,陸海空間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等協調不夠,區域流域海域環境整治與災害防治協同不足。
為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報告提出,將完善頂層設計,出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政策舉措,加快涉海法律研究制定和修訂,完善配套制度和部門規章;融入重大戰略,不斷拓展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加速動能轉換,推動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帶動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實施科技攻關,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重點發展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新技術。
報告同時提出,強化用途管制,構建陸海一體保護利用新格局。要嚴格保護海洋資源,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嚴守生態紅線,強化整治修復,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積極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問題,提高重大海域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措施,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審批,加快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