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信息,2017年廣西漁業獲得廣西創新驅動發展專項立項5項,項目總投資為2.07628億元,資助經費為6900萬元。
廣西漁業創新驅動發展專項主要分為水產種業創新及稻田生態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創新兩大方面。
水產種業創新共獲得立項3項,總投資8840萬元,獲得資助1800萬元。專項主要針對廣西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近江牡蠣(香港牡蠣)、大獺蛤、中國鱟等20種主導水產養殖品種及羅非魚等廣西區優勢特色水產品種,開展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評價,建立種質資源保存方法,構建種質資源保存庫;開展多性狀復合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和分子設計育種等現代育種技術研究,穩定熟化一批主導和優勢特色水產品種的規模化繁育技術,獲得適合在廣西規模化養殖的水產優良新品種,實現優良苗種的有效供應。
稻田生態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創新獲得立項2項,總投資1.19228億元,獲得資助5100萬元。立項主要針對水產養殖業面臨的水域環境惡化,養殖設施陳舊,病害頻發,抗生素的使用引起食品安全等突出問題,以生態養殖為抓手,重點開展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稻漁生態綜合種養、外海離岸生態養殖、水源地水庫凈水漁業、工廠化設施養殖等關鍵技術攻關,創新一批水產生態養殖新模式,建立一批生態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廣西特色生態養殖品牌,為廣西水產業的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和扶貧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同時,針對羅非魚的鏈球菌病和南美白對蝦的白斑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桃拉病四種重大疾病,研發和集成快速診斷技術、病原傳播控制技術、疫苗免疫預防技術、機體免疫增強技術、中草藥防治技術和環境改良調控技術,達到明顯降低羅非魚和南美白對蝦四種重大疾病發病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