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林)我國作為世界上對蝦產量最大、消費量最多的國家,對蝦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漁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在2012年受歐債危機及美國對華暖水蝦反傾銷等貿易壁壘的影響,全球對蝦產銷貿有所下降情況下,我國養殖對蝦產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走勢,2012年我國對蝦養殖產量仍然為169.7萬噸,凸顯我國重要的養殖水產品地位。
為了引導我國和國際主要對蝦產銷國家對蝦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傳播新理念,把握市場新機遇,搭建合作交流平臺,4月18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辦第五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論壇。論壇的開幕在海內外對蝦產業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引起對蝦生產國、貿易國的廣泛關注。此次論壇在“對蝦產業之新形勢下模式變革與創新”主題下,分別就對蝦產業形勢分析、對蝦產業運營現狀、對蝦產業之新理念、內銷市場對蝦經營模式四個方面,對中國對蝦產業技術新進展、中國對蝦產業貿易形勢、主要對蝦消費國市場消費現狀趨勢、國際對蝦產業生產與市場現狀等作專題報告,涉及對蝦產業整個體系的所有環節。
論壇認為,對蝦產業經過多年的價格跌宕起伏,產業進入理性發展,養殖,飼料廠,加工廠不斷整合,不再盲目擴張。對蝦消費立足于國內市場,特別是浙江、福建、江蘇、山東、遼寧、河北等省對蝦很少出口,基本為國內消費。從2008年到2012年養殖成本來看,飼料、塘租和人工成本上漲最為明顯,成本再提高,就意味著養殖不如進口合算,2015后我國可能由對蝦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
來自中國、泰國、印尼、印度、厄瓜多爾、馬來西亞6大對蝦生產國的行業代表齊聚論壇,共同把握國際市場脈搏,建立規范的國際對蝦市場秩序,攜手應對國際貿易新挑戰,討論了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目標。我國對蝦研究領域知名專家、養殖、加工、貿易龍頭企業代表300余人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