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柳珺)7月17日~18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的2011水產科技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以水產生物技術為主題,旨在促進生物技術在水產科研中的應用,加快現代漁業建設步伐。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荷蘭、以色列、南非、新加坡以及中國9個國家的近230名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并圍繞基因組資源挖掘與利用,種質資源評估、基因操作與遺傳育種,病害防治生物技術,天然產物生物技術等專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林浩然出席論壇,水科院院長張顯良及農業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出席論壇并致辭。
張顯良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水產生物技術在解決良種培育、生殖調控、病害防治、種質資源保存與瀕危物種保護以及水環境監測與污染治理等行業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已成為世界各國水產科技競爭的焦點和國際交流合作的熱點,以基因組研究開發為代表的水產生物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高技術領域之一。
張顯良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支持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我國在功能基因篩選與克隆、重要性狀分子標記篩選與應用、水產動物遺傳連鎖圖譜構建、性別控制與單性苗種培育、分子標記或基因標記輔助選育以及水產養殖動物胚胎干細胞培養和細胞庫建立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較快進展,但在水產動物功能基因、關鍵種類的分子標記的開發規模以及環境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營養基因組學以及采用干細胞技術保護瀕危水生物種的研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此次論壇通過與各國同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借助基因組研究核心技術的后發優勢,開發主要養殖品種的基因組資源,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將更多的生物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的品種培育、病害防治等產業生產實踐中,為世界水產養殖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