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李振青)2011年上半年,山東省水產品對外貿易實現進出口總量123.8萬噸,總值為34億美元,增長11.4%和21%。出口增勢強勁,進口增幅減緩。進口水產品66.7萬噸,值11.7億美元,增長1.5%和10.4%;出口水產品57.1萬噸,創匯22.4億美元,增長25.8%和27.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8%和
15.4%。
山東省上半年水產品對外貿易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首先,一般貿易出口增幅加大,加工貿易穩定增長。一般貿易出口7.1億美元,增長41.6%,比進來料加工高20.7%和22.7%。其次,對主要市場出口平穩,其他市場增幅明顯增加。對日、美、歐、韓出口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出口18.5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82.7%,所占份額比去年下降4.1%。對東歐、南美、港臺等市場出口增幅較大,對俄羅斯增長68.1%,對烏克蘭增長76.4%,對香港、臺灣增長1倍左右,對巴西增長1.7倍。第三,主要市出口增勢良好。青島、煙臺、威海、日照4市作為山東主要水產品出口地區,創匯額占總額的99.4%,與去年同期持平。威海、煙臺出口分別增長31.3%和29.4%,高于全省增長水平。
分析認為,拉動全省今年上半年水產品對外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市場結構發生變化。由于3月日本地震等災害,使日本加大了對山東企業的訂單委托,全省大部分對日出口企業的訂單大幅增加,生產呈滿負荷運轉。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巴西等國家也加大了從該省的進口量,為山東省擴大其他市場份額提供了機遇。二是以貝類出口為代表的一般貿易增長強勁。自2007年開展海水貝類產品衛生監控和養殖生產區域劃型以來,在沿海初步建立了劃型區域貝類產品的監控和預警機制,進一步強化了貝類產品衛生監控相關工作,二類以上生產區域增多,確保了貝類產品質量安全,提高了出口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上半年山東省貝類加工產品出口2.28億美元,增長54.7%,凍扇貝出口增長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