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由于捕撈過量海域污染等原因,資源變動很大,一些傳統的生產品種幾近絕跡,僅依靠自然環境,漁業資源無法恢復。近幾年,大連市通過控制捕撈強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建設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示范區等措施,有效修復海洋資源。
10多年來,由于海洋捕撈強度大大超出海洋漁業資源的承受能力,導致近海漁業資源日漸衰竭,建設海洋牧場成為恢復近海漁業資源的重要措施。從2011年開始,市海洋與漁業局將海洋牧場建設納入全市漁業工作重點,重點支持長海縣海洋牧場先導區建設。全年共安排5000萬元支持44個海洋牧場建設項目,發展海洋牧場規模26.8萬畝,吸引社會投資20.2億元。2012年,為提高海洋牧場建設示范效應,加快全市海洋牧場建設步伐,市財政局安排1700萬元,市發改委安排都市型漁業示范區建設投資3000萬元,總共47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全市海洋牧場建設。按照扶強做大的原則,2012年共支持海洋牧場建設項目19個,項目總投資74032萬元。
人工魚礁是建設海洋牧場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態環境,為海洋生物聚集、棲息、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大連市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人工魚礁方面的建設,至2000年開始大規模的牧場化人工魚礁建設。礁體投放后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海洋生物總量是礁體投放前10倍以上,海珍品資源貧乏區變成高產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全市已形成110處人工魚礁區,投入建礁資金12.7億元,投放各類魚礁930萬空立方米,改造海底27萬畝。其中,海珍品增殖兼集魚構件礁7萬余個,約合22萬空立方米,投放石塊720萬立方米,改造、投放報廢漁船沉礁43艘,其它類型魚礁188萬空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