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16日,黃海水產研究所成功舉辦了“生物技術在魚類性別控制和良種培育中應用技術”培訓班。副所長李健、相關專家以及來自全國20多個科研院所和養殖企業的70名科技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班。
開班儀式上,李健副所長在致辭中希望通過舉辦此次培訓班, 進一步加強黃海所與國內水產養殖企業及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進黃海所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海水魚類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培訓班上,陳松林研究員講授了半滑舌鰨性別特異分子標記篩選及遺傳性別鑒定技術、半滑舌鰨高雌性苗種制種技術以及牙鲆新品種“鲆優1號”培育及養殖技術等3個方面的內容;王印庚研究員講授了石斑魚病害防治技術;田永勝研究員講授了魚類精子冷凍保存及其應用技術;陳超研究員講授了北方石斑魚規模化繁育技術;還對半滑舌鰨遺傳性別檢測的AFLP標記技術和微衛星標記技術以及海水魚類精子冷凍保存技術等進行了實驗操作培訓。
此次培訓活動得到了與會學員的高度評價,大家一致認為,黃海所將研發出的最新水產生物技術及時向養殖企業進行推廣和應用,體現了黃海所對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的高度重視,這對于加快水產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水產養殖者的技術水平、推動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培訓班由黃海所水產基因組與細胞工程研究室和成果轉化處共同承辦。


(基因組室、成果轉化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