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黃海水產研究所根據農業部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統一部署,扎實開展了以“科技進塘到場落戶入民心,助推健康安全增收惠民生”為主題的漁業科技促進年系列活動。
活動中,黃海所制定印發了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成立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協調開展各項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圓滿完成了水產科技活動周等3項標志性活動。
一年中,所領導班子分別多次率有關專家赴外地就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進行考察調研,到企業現場指導生產。由漁業資源環境和海水養殖專業38名專家組成的科技入戶專家組,開通科技入戶信息服務的直通車,與農民直接建立經常性聯系,對農戶實行面對面、手把手、實打實的技術指導與服務。把對蝦、鲆鰈魚等6個新品種和工廠化養殖等10項關鍵技術傳授給漁民和養殖戶,縮短了成果推廣轉化時間,提高了實效。據統計,全年開展科技下鄉300余次,主辦和參與各類培訓班120余次,培訓基層技術人員7500余人次,發放技術手冊、圖譜等科技資料10000余份,遍布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漁民增收取得了顯著成效。
全年與山東東營市、廣西防城港等地方政府以及中海石油環保服務(天津)有限公司、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海辰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共80多家簽訂了100多個產學研合作協議,建立了“科技創新、教育培訓、技術推廣”三位一體的產學研結合機制,合作領域由傳統的育種、養殖、疾病防控技術,增加到環境監測與評估、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領域,為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黃海所在天津立達公司設立的院士工作站獲得了中國科協等四部委頒發的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院士專家工作站”稱號,海水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和王印庚研究員獲得了青島市2011-2012年度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稱號。
漁業科技促進年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成果轉化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