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發布2012年度科技進步獎擬授獎成果公示,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牽頭完成的“突發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對漁業損害評估的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海洋經濟藻類種質庫及其典型物種繁育技術的建立與應用”榮獲水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營養調控改善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的研究”榮獲水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突發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對漁業損害評估的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系統研究了海洋重特大溢油污染事故對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損害的評估方法,構建了海洋溢油事故對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影響的評估模式,突破了海洋溢油天然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損失及中長期效應的定量評估技術瓶頸,形成了《漁業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方法》國家標準(GB/T21678-2008),為科學處置海洋溢油污染事故, 公平、公正地評估漁業經濟損失提供了技術支撐。
“海洋經濟藻類種質庫及其典型物種繁育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建立了水科院第一個海洋經濟藻類種質庫,保有各種經濟藻類1000余份,品種品系250余個。通過體細胞克隆制種等技術獲得的藻類新品系在山東、福建等地十余家企業示范推廣,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營養調控改善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的研究”,通過對海水養殖與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差異、海水養殖與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標差異及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調控進行研究,揭示了低鹽養殖條件下凡納對蝦食味劣化的主要原因。通過營養調控改善了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發表論文9篇,培養博士1名,碩士2名。在河北、山東、蘇北、廣東、廣西、浙江、江蘇等地推廣,使低鹽養殖對蝦的品質可與海水養殖對蝦相媲美,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應用前景廣闊。
據悉,本年度共有23項科技成果獲2012年度水科院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1項。
(科研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