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八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在深圳召開。大會對2014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促進獎、創新成果獎、突出貢獻獎的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和頒獎。黃海水產研究所李健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海水蝦蟹新品種培育及生態養殖產業化推廣”和陳四清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刺參營養需求及高效配合飼料研制技術”均獲得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
“海水蝦蟹新品種培育及生態養殖產業化推廣”項目針對海水蝦蟹優良品種缺乏、苗種培育技術落后、病原傳播難于控制、養殖模式單一等關鍵技術問題,系統開展了良種選育、苗種繁育和生態健康養殖等研究,取得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與企業合作進行了產業化推廣。該項目率先建立了海水養殖蝦蟹可持續良種培育技術體系,育成3個蝦蟹新品種;批量挖掘了功能基因和分子標記,實現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實際應用;建立了蝦蟹規模化苗種培育技術,構建了蝦蟹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其研究成果在山東、江蘇、浙江、河北、天津、遼寧等地區養殖推廣40萬畝/年,直接經濟效益達50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刺參營養需求及高效配合飼料研制技術”項目針對我國刺參養殖產業中的瓶頸問題,采用“以產業發展為導向、以科研單位為依托、以大型企業為創新載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發模式,通過技術研發和集成,形成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成果。該項目篩選對比了多種原料在刺參苗種生產中的養殖效果,有效解決了刺參飼料原料資源短缺問題;確定刺參飼料粗蛋白、粗脂肪最佳水平及復合維生素添加量等;研制出了4個刺參高效配合飼料生產配方,創立了“蓬安源”牌刺參高效配合飼料品牌,飼料餌料系數低于當前市售飼料0.1~0.3,每公斤參苗培育成本降低20%左右;建立了刺參配合飼料特有加工工藝流程,制定了相關標準,近3年累計產值超過億元。
(成果轉化處、生態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