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日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黃海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與苗潤水產(福建)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綠鰭馬面鲀秋季人工繁育技術”成果通過專家現場驗收。這標志著國內首次實現了綠鰭馬面鲀的秋季人工繁育。
綠鰭馬面鲀俗稱“扒皮魚”“耗兒魚”和“面包魚”,分布于渤海、黃海和東海,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我國沿海優良的經濟性魚類,但自然資源匱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近年來,黃海所不斷突破綠鰭馬面鲀的規模化苗種繁育和養殖技術,為其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并為人工增殖放流修復海洋資源起到良好支撐作用。
在前期研究基礎上,“綠鰭馬面鲀秋季人工繁育技術”成果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綠鰭馬面鲀的秋季人工繁育,在南方建立了親魚培育、繁殖產卵、人工育苗等本土化生產技術,結合今年春季驗收的人工育苗技術和網箱養殖技術示范推廣,最終建立了綠鰭馬面鲀北繁南擴和全年人工規模化繁育技術體系,為綠鰭馬面鲀南北接力、陸海接力的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