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局部的“可循環”,撬動整體的“大循環”。區域一體化,正在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生力量。
7月1日,青島召開全市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會議。會上梳理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起勢以來,青島主動擔當龍頭帶領五市協同推進的積極成果,謀劃了下一步的發展路徑。
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出席會議。
完善推進機制,青島擔當龍頭
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是青島要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使命所在、職責所在。
2020年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根據區域發展的形勢,提出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布局。今年4月1日召開的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會議,進一步明確了膠東經濟圈要在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當好先鋒,青島要當好膠東經濟圈的龍頭。
推進會議之后,經修訂完善的膠東經濟圈一體化議事規則和2021年工作要點等指導文件陸續出爐,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
最新的機構設置強化了省直部門的指導作用,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膠東一體化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工作,由青島牽頭建立膠東五市聯席會議制度,五市共同抽調工作人員的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市設一體化辦,協同設立10個工作專班。
最新的調整同時強化了青島的龍頭作用,各工作專班不再輪值,日常工作一直由青島各相關部門牽頭組織。這意味著,青島更要主動作為,肩負起作為龍頭城市的使命擔當,帶動膠東經濟圈在新發展格局下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加速突圍,一體化成果初現
推動成立30多個聯盟,簽署40多個合作協議,這是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成績單上的兩個閃亮的數字。數字背后,是膠東五市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的攜手共進。
截至5月底,成立僅半年的半島科創聯盟已有會員單位228家,上榜技術需求1035項,對接高校院所68家,上線科技成果13561項,通過成果轉化預計為企業帶來增值超20億元/年。
搶抓數字化機遇,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輻射五市,吸引6.8萬家半島規上企業注冊。在青島今年實施的“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中,已經完成開發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可接入15655個賦能應用,未來可以為五市提供服務。
6月30日,膠東五市財政部門與山東高速集團聯合簽署了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合伙協議。這支總規模1000億元的超大型基金,是國內首支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攻方向的區域型發展投資基金。目前,已梳理基金投資儲備項目220個,投資總額7433億元。
在密織半島交通網的同時,五市聯合推動運輸服務一體化,極大提升了半島區域間旅客出行的便利程度和通達效率。
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動力
獨行快,眾行遠。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謀求的自然是整個區域發展“又快又遠”。
過去的這一年,五市在編制各自的“十四五”規劃的同時,還協同聯動、共同謀劃編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將各自的未來勾勒到同一幅藍圖之中。這一前所未有的規劃,把區域協調發展的合作機制提升到新的高度。
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動力。
健全協同實施機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1+N”規劃政策體系正在加緊形成,涵蓋交通、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和公共服務、人才培育、投資、金融、財稅等配套政策。
膠東經濟圈的41個縣市區,正在成為區域融合的戰略支點。推動設立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目前一體化總體方案已基本成形,已合資成立全省首個跨區域平臺運營公司,有望成為山東首個獲批的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全省同城化發展樣板。平度-萊州-昌邑綠色化工聯動發展示范區、青島-濰坊臨空臨港協作區等也已經啟動。即墨和龍口新近也簽署了兩地合作備忘錄,探索非毗鄰區市的“隔空”合作。
打好海洋、黃河、日韓“三張牌”
大格局需要大視野,大視野才有大作為。
經濟圈的輻射能力已經成為贏得城市競爭必須鍛造的“長板”。膠東經濟圈需要鮮明地亮出自己的特色,在各大都市圈、經濟圈里有自己的標簽。
從自身的資源稟賦出發,膠東經濟圈一體化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須打好海洋、黃河、日韓“三張牌”。
海洋是膠東經濟圈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大的優勢。做優做強做大“海”的文章,要推動五市海洋產業鏈協作,合力打造高能級海洋科創平臺,聯合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
作為黃河流域主要經濟出海口,膠東經濟圈與沿黃九省區有著廣泛的合作基礎,將落實好“9+5”城市陸海聯動開放合作倡議,深化與沿黃流域城市在多領域的務實合作。
膠東經濟圈地處中國對日韓開放的最前沿,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韓產業園等早已布局,未來將搶抓RCEP簽署機遇,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真正使膠東經濟圈成為對日韓開放的橋頭堡。
闊步新征程,膠東經濟圈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