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4月1日訊 記者今天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了解到,我市持續開展的“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又有新進展:青島膠州灣西岸紅石崖、金沙灘-銀沙灘沿岸兩段岸線通過驗收。經整治修復后,該兩段岸線沿海排污得到有效截留,水質顯著改善,景觀環境得以提升,民眾親海空間進一步拓展。至此,“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已完成清理范圍130公里。
初春的風輕撫著海邊的游人,青島金沙灘上金黃細膩的沙海,連接著一片碧海藍天。曾幾何時,金沙灘周圍還分布著眾多的養殖池塘、圍堰和育苗場,養殖垃圾時常侵入海岸,對環境不斷造成污染。“近海傳統養殖破壞了青島原始自然的岸線景觀和生態環境,其滋生的大量違法建筑更是導致濕地大量消失、濱海岸線破碎化和退化,降低了海洋環境的凈化功能。”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所屬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溫國義介紹,2016年,國家批準支持青島開展“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5年來,針對“藍色海灣”等中央資金支持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持續從修復事前核查、事中監管和事后評估等方面開展全過程監管,指導北海區三省一市的修復項目開展修復工作。“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讓這條獨具特色的黃金海岸生機重現。
據了解,剛剛驗收的兩段岸線總投資5.5億元,其中中央資金支持1.965億元,通過退養還濕和岸線整治等措施,改變了原有圍海養殖占用潮間帶、岸線損毀坍塌、海洋生態功能退化等狀況,清理養殖池塘及構筑物超過1900畝,整治修復岸線17.4公里,修建沿岸生態廊道17.4公里,綠化面積30余公頃。
在金沙灘北段可以看到,廢棄、違法建設的池塘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原生態的海灣及親水廊道等公共服務設施。在南屯碼頭附近,一個新建的公廁讓不少市民交口稱贊。“以前在金沙灘北段游玩時,想去公廁要往回走1000多米。”市民劉女士說,如今,這里增添了許多便民設施,游玩時會更盡興。
其實,紅石崖、金沙灘-銀沙灘沿岸兩段岸線只是青島“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的一小部分。記者自市海洋發展局獲悉,“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從北部膠州灣洋河橋至南部瑯琊臺展開,全線137公里,涉及11個鎮街、53個自然村、2360戶,對標世界最美海灣,按照“拆違建、清岸線、調項目、修慢道、植綠化、保文化”六大目標進行整治。
目前,這項總投資100多億元的“藍色海灣”整治修復項目已完成清理范圍130公里,清理海域養殖池面積600萬平方米,整改入河入海排污口30多處,綠化面積220萬平方米。據介紹,該項目同時修建了藍灣路慢行系統和視覺通廊78公里,建成啟用服務驛站17座,公共停車場28處,公廁、自動售貨機、公共自行車等配套服務設施逐步完善,驛站已投入運行服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