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6月3日訊 今天下午,青島國信集團、中船集團北船重工正式簽約,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養殖工船計劃于2022年3月交付,投產后,預計年產精品魚類4000噸,年均營業收入約2.2億元。副市長耿濤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
養殖工船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發力深遠海養殖、推動我國海洋漁業智能化現代化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載體。作為我市唯一將海洋產業納入主業的市直企業,青島國信集團深入貫徹海洋強國戰略,聯合中船集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率先實施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可游弋大型養殖工船項目,以前瞻性、引領性、示范性的養殖技術與裝備創新,向世界提供了深遠海養殖的“青島方案”。
此次簽約建造的養殖工船名為“國信一號”,載重量約10萬噸,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船長249米,單船投資約4億元,擬開展大黃魚、石斑魚、大西洋鮭、黃條鰤等名優魚種養殖。該工船在設計上秉承綠色養殖理念,以適漁性為導向,在船體結構、推進系統、系泊方式等方面優化設計,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減震降噪技術實現養殖空間與船舶總體有機結合,構建生態、高效、集約化艙養空間;通過系統集成與模式創新,開創智慧養殖新模式,可有效規避近海養殖污染與遠海養殖風險,同時可帶動船舶設計及建造、智慧漁業、物聯網、水產品深加工等多個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船舶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和拓展深遠海國土利用空間的集成示范,將引領我國離岸深遠海養殖新趨勢。
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工船總設計師崔銘超介紹,名優養殖魚種一般對水體溫度較為敏感,以大黃魚為例,自然條件下主要在春秋兩季生長。通過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海上的移動,可以選取合適溫度的海水進行養殖,從而實現大黃魚全年不間斷生長。“根據設計方案,投產后,大型養殖工船將在青島、舟山、福建、廣東等水域移動養殖,養殖的大黃魚可以實現一年收獲兩季。”
本次簽約標志著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下一步,國信集團將進一步深化與有關單位的合作,充分整合發揮各方優勢,以首艘養殖工船的投產為起點,陸續投資建設50艘養殖工船,形成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年產名貴海水魚類20余萬噸,產值突破11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全力將項目打造成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