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位于福建省霞浦縣三沙鎮沿海的養殖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漁民葉友明正忙著將一條條滸苔綠藻打撈起來,準備送去工廠加工。
葉友明告訴記者,以前,滸苔在漁民眼中是廢棄物,常常富集在養殖的紫菜周圍,主要通過陽光暴曬讓其自生自滅。如今,這些“廢藻”也能充分利用起來,通過機械化加工成海苔餅干的配料、雞飼料等,成為沿海漁民增收的新途徑。
是什么讓這個泛濫成災的藻類“變廢為寶”?原來,自2009年起,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醫科大學林文庭教授便攜手福建海興保健食品公司,對福建沿海大型綠藻滸苔進行開發利用。如今,從鮮滸苔海藻原料加工、滸苔多糖提取,到滸苔多糖保健食品的制備生產,滸苔真正實現了產業化應用,也為生態環境修復、漁民致富開拓了一片“新藍海”。
實現滸苔工業化生產
走進福建海興保健食品公司的廠房,伴隨著機器轟鳴聲,濕漉漉的滸苔經過清洗、脫鹽等工序,變成了干燥的滸苔半成品,進而加工成飼料、食品、保健品等。
眾所周知,滸苔也是綠藻門的大型綠藻,繁殖力極強,其爆發之時不僅影響海底其它生物生長,死亡后,如同貝類殺手,還會消耗海水中的氧氣,使養殖貝類死亡。同時,還會嚴重影響景觀,干擾旅游觀光和水上運動的進行,對環境和水產養殖的負面影響較大。在我國海域特別是東海海域的滸苔資源十分豐富,僅福建沿海每年產量(鮮重)達10萬噸以上。
但是,這類讓人“嗤之以鼻”的藻類并不是毫無用處。“滸苔自古即為食用和藥用藻類,滸苔中含有豐富的多糖,國內外研究表示,滸苔本身具有很好的降血脂、抗病毒、抗菌、調節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因此,需要有效開發利用滸苔資源。”林文庭說。
林文庭在調研中發現,傳統滸苔加工方法主要是自然曬干,沒有工業化利用技術,因此,色澤、風味、衛生、效率都受到一定影響。如何能夠最大限度保留滸苔色澤風味,提高效率?他首先考慮的是實現滸苔工業化生產。
為此,自2009年起,林文庭攜手海興企業開始了長達10年的求索歷程。在他的幫助下,企業較好地解決了清洗、色澤保持與脫鹽等技術難題,建成年加工新鮮滸苔2500噸的生產線,完成年生產滸苔多糖能力為30噸的工業化生產線建設,工廠化生產的滸苔多糖產品具有多糖含量高,蛋白質、灰分等雜質含量低,功能活性強等特點。
“原來滸苔采集量很少,大部分處于自生自滅狀態。現在,滸苔價值增加了,有效促進了滸苔采集、漁民增收。”林文庭說。
幫助漁民敲開致富門
早前,海興公司將出口剩下的滸苔下腳料送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并由飼料研究所進行實驗。經過兩個月的實驗發現,在飼料里添加適量的滸苔精粉,能讓雞蛋里面的蛋黃膽固醇降低逾20%。這個意外的發現,也為滸苔資源開發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為此,在林文庭指導下,企業不僅實現了滸苔工業化加工,還在國內率先申報以滸苔多糖為主原料的保健食品,解決了產品應用、因滸苔過度生長而影響環境等問題,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統的滸苔資源產業化應用體系。
“滸苔搖身一變成為滸苔粉與滸苔多糖,可作為人類食品配料、健康食品及醫藥的原料及輔料,也可用于畜牧業及水產養殖的飼料功能性強化劑。”林文庭說。
當前,海興保健企業年生產滸苔加工相關產品260多噸,新增產值1060萬元。該企業開發的滸苔多糖和滸苔粉、海苔類功能食品,共生產相關產品8000多噸,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如今在福建,滸苔這個“寶藏”資源的開發,也敲開了漁民的致富門,帶動沿海漁民及富余勞動力增收約720萬元,創造140多人的就業機會。此外,開發海藻加工技術,促進滸苔加工利用,增加采集捕撈滸苔,可降低福建沿海海域富營養化海區,減少赤潮發生,改善海洋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海產養殖、沿海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