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17年全國漁船檢驗工作會議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總結漁船檢驗60年發展歷程,按照新時代新發展理念要求,深入分析新時代船檢面臨的新形勢,科學把握漁船檢驗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探索推進船檢改革,引領漁船及裝備設施綠色發展,促進漁船檢驗監管能力提升和漁船安全水平提升,部署安排2018年漁船檢驗重點工作。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主持會議,漁業船舶檢驗局局長李昌健作工作報告。
于康震指出,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召開全國漁船檢驗工作會議,對于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要求,推動新時代現代漁業發展,科學把握漁船檢驗目標任務,開創漁船檢驗事業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是我國漁船檢驗事業發展60周年。60年來,在各有關部門的關懷支持下,在各級農業漁業部門的領導下,漁船檢驗事業歷經幾代船檢人的艱苦奮斗,不忘漁船安全初心,牢記服務漁民使命,形成了“忠于職守、甘于奉獻、勤于鉆研、勇于擔當”的漁檢精神,使漁船檢驗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為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保障了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了漁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并為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服務和支撐,功不可沒。
于康震強調,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新挑戰,漁業船舶檢驗要主動適應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新要求,將安全發展理念貫穿到檢驗監管的全過程各環節,強化環境、資源保護意識,促進漁船遠海航行能力不斷增強;要始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生態優先的漁業發展方針,積極推進綠色新能源在漁船上的應用,強化漁船防止污染設備的檢驗監管,加快老舊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業裝備研發,促進休閑漁船、休閑漁業平臺發展,積極開展漁船標準化,努力推進漁業船舶向“安全、節能、經濟、環保、適居”發展;要加快漁業船舶檢驗法制建設進程,進一步明確漁船檢驗的監督執法地位,適應“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切實檢驗到位;要圍繞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主線和“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目標,大力促進漁船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加快漁船標準化進程,規范漁船設計、修造、技術檢測單位服務,發展綠色漁船產業。
于康震要求,新時代漁船檢驗工作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農業、漁業中心工作,以保障漁船安全、水域環境安全、生態資源安全為宗旨,以深化漁船檢驗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完善法律法規、強化檢驗監督執法、培育社會支撐、規范造船質量控制為著力點,推進漁船現代化與工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強檢驗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勇于創新,銳意進取,提升船檢監督管理、檢驗技術支撐、漁船建造質量控制水平,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履行好新時代賦予漁船檢驗的使命和職責。適應漁業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規范發展的要求,全面推進“四大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漁船檢驗法定特性,不斷提高漁業船舶檢驗質量和效率,開創新時代漁業船舶檢驗工作新局面。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一是檢驗執法更加有力,依法治船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二是社會化檢驗發展壯大,合力管船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三是漁船及裝備創新發展,科技強船的新局面逐步形成;四是檢驗監管能力大幅提升,護漁控船的新局面逐步形成。
會議還對60年來做出突出貢獻的10位漁業船舶驗船師進行了通報和表彰,并分組召開了專題討論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安監總局、交通部海事局、中國船級社和農業部辦公廳、勞動人事司、國際合作司、政策法規司、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局、漁業漁政管理局、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漁業船舶檢驗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中船重工701所714所、大連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的代表共100多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