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0月23日,由國家農業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4年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展館共設置了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漁業成果形象展區、國際展區、臺灣展區、遠洋漁業展區、水產養殖展區、水產加工展區、福州金魚及觀賞魚展區·休閑漁業展區、羅源灣海洋世界展區等8個專業展區,展示總面積達4.6萬平方米,布設標準展位2300個,展品超過1000種,涵蓋水產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和漁具、漁需設備等產業。
歷經5年,漁業周·漁博會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成為全國第二大的漁業專業展會。今年展會在堅持“擴大國際化、提升海峽化”的同時,采取“政府指導、市場調節、公司運營”的運作模式,委托公司作為承辦執行單位,全面推行展會的市場化運作。
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活動設置國際展區,展示面積4000平方米,布設標準展位182個,下設東盟展示專區、歐美展示專區和中非聯盟展示專區。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協會和企業注冊參展。活動期間,舉辦“國際漁業合作圓桌會議”,各國來賓共同探討漁業合作與發展。并舉辦首屆“海絲之路”全球水產凍品行業大會暨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開業新聞發布會。
海峽特色進一步提升。漁業周·漁博會是臺灣漁業部門在大陸唯一認可的漁業展會,是海峽兩岸漁業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展會設置臺灣展區,展示面積5000平方米,展位220個,其中,臺灣官方展區面積3000平方米,規模為歷屆以來最大。同時,在馬尾舉辦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啟動儀式,在臺灣海峽投放大黃魚、真鯛、鱸魚等魚苗,推動海峽漁業資源養護,促進漁業資源生態平衡。
經貿互動進一步強化。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是構建展示平臺、服務平臺、交易平臺三大互動平臺體系,廣泛邀請境內外專業買家,實現展會定位從原來展銷零售向貿易和零售并舉的轉變,吸引境內外200多個協會和企業到會參展,注冊展位數1595個,確認到會的買家超過3000人,涵蓋了國內大型水產交易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經銷商團、國內知名冷鏈物流企業采購商團等6大類買家團。舉辦形式多樣的商貿配對及專場推介活動,強化展與銷、品牌宣傳與市場營銷的互動結合。
項目合作規模進一步擴大。征集到簽約重點項目39項,簽約金額達150.42億元,比去年增長21.9%,涵蓋境外水產養殖、海洋生物食品(醫藥)、水產品加工與流通、遠洋捕撈、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總部經濟、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漁業文化旅游等眾多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