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無居民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同時獲得2014中央海域使用金的,還有另外一個項目——對臺漁業基地項目,資金預算同樣是1億元。
昨天,導報記者從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這一項目將用三年的時間,完成非經營性基礎配套建設,打造成為廈門一個新的都市型漁港。
功能1 臺風來時的“避風塢”
每當臺風來臨,廈門的高崎漁港都會塞滿避風的船舶,不過在三年后,這一現狀將得到緩解。市海洋與漁業局計財處處長林煌偉告訴導報記者,位于翔安區歐厝村的這一對臺漁業基地將會建設避風港,成為今后海監船、科考船的后勤基地,以及游艇、休閑旅游船只的綜合服務區,滿足其避風要求。
林煌偉告訴導報記者,這一大型對臺漁業基地總面積在61萬平方米左右,其中陸域面積23萬平方米,其余為海域面積,目前將進行的是港池挖泥,碼頭、護岸的建設,并將造地3萬平方米。“將用三年的時間,花費6個億完成非經營性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以及漁港必備的經營性項目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之后,林煌偉透露,還將圍繞漁港,通過市場招商建起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配套,形成水產品批發、冷凍加工、漁港特色休閑、漁業文化展示的都市型漁港,并形成漁港經濟圈。
功能2 魚貨們的“暫養池”
此外,這一對臺漁業基地另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成為臺灣水產品的中轉中心以及遠洋水產的加工地。
在項目建設計劃中,將有配套水產品暫養池。林煌偉說,這一對臺漁業基地的暫養池屆時將可以接納幾百噸或者上千噸漁船帶來的魚貨,可以暫養兩三個月時間,實現中轉,分批次批發,“客源將不僅僅面向廈門”。
而臺灣養殖的深水石斑魚,也可以在這邊實現中轉。林煌偉說,臺灣水產品養殖規模龐大,這一平臺將對臺灣水產品提供中轉條件,讓其在這邊實現暫養、分銷,“同時還將形成觀賞魚交易中心,對臺特色非常明顯”。
此外,林煌偉介紹,目前廈門80%的水產品加工產業在翔安,這一漁港也將通過建設冷庫、水產品加工配套等設施,形成一個水產品加工基地。“總體模式就是吸引更多的遠洋漁船載來魚貨,然后在這邊形成冷凍加工等產業鏈,再形成銷往廈門乃至其他地區市場的一個水產品集散中心。”
林煌偉說,今后創造出良好的條件,吸引更多漁船靠泊,“這樣市民的菜籃子才會更加豐富,海鮮價格也會更加優惠”。
???
來源:水科院
主辦單位:黃海水產研究所
魯公網安備: 37020202000458號 魯ICP備:05024434號-8
工信部備案網站查詢:http://beian.miit.gov.cn
網站保留所有權,未經許可不得復制,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