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4日,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聯合廣東省海洋大學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鰲召開南海漁業資源與開發研討會,有關專家圍繞南海漁業資源保護與開發技術展開研討和交流,探索新時期的漁業發展和管理模式。有關專家認為,南海漁業資源豐富,發展外海捕撈前景廣闊。
專家學者們分別圍繞南海漁業資源狀況、開發利用及漁業維權等多個專題,進行交流和研討。專家認為,南海海域遼闊,漁業資源種類豐富、總儲量巨大。但由于種種原因,南海外海大量漁業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專家呼吁國家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大力度扶持南海漁業科研和對落后捕撈能力的整合與技術升級改造,采取有力措施引導漁船漁民向外海發展,破解南海漁業發展難題,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專家認為,西、中、南沙群島的中上層魚類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可引導漁民轉移漁場,開拓新漁場。
據介紹,為開發西、中、南沙群島中上層漁業資源,自2009年以來,省水產研究所研究人員隨三亞榆豐漁民專業合作社的燈光圍網漁船赴西、中、南沙共開展了5個航次的漁業資源調查,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中上層漁業資源的品種組成、分布區域、數量分布水平和季節變化等情況,為下步開發這一區域的漁業資源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該所有關專家認為,西、中、南沙群島是我國的傳統漁場,具有深海和珊瑚礁島架礁盤淺海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魚類不僅種類繁多,且具有熱帶珊瑚礁和深海大洋性的生態特點。目前已知這一帶海域棲息有魚類五百種以上,其中經濟價值高的魚類有30多種,是尚待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海域。
專家稱,開發西、中、南沙群島漁業資源,對充分發揮海南省資源優勢,實現海洋捕撈由近海向遠海拓展的戰略性轉移,做大做強海南省海洋捕撈業,增加漁民收入意義重大。
專家同時指出,開發西、中、南沙漁業資源須引導漁民更新改造大噸位漁船,根據生產需要改革網具,并完善漁船硬件設施,如配置急凍保鮮設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