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付毅飛)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顏開代表此間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十三五”規劃綱要已將深海空間站項目作為重大項目列入,下一步國家將啟動實施該項目。
深海空間站是用于在海底從事科學研究,以及資源勘探、檢修維修作業的移動工作平臺。顏開說,目前我國的“蛟龍號”潛水器只能搭載三人,包括下潛、作業以及返回海面的整個工作時間只有12小時。深海空間站能提供充分能源,有較強的生命支持系統,能容納更多人在深海中開展較長時間的科學研究,不受海面風浪影響;還能攜帶作業工具及作業潛水器,開展各類海底作業。
“其持續工作時間至少在半個月以上。”顏開說,這取決于儲能技術的水平。
顏開表示,我國對此項目已有十多年的探索,開展了部分關鍵技術研究;通過小型試驗平臺,論證了深海實驗平臺的可行性。這些前期工作為該項目列入“十三五”規劃打下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