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落實農業部“為農民服務”活動,圍繞“院士專家走基層,送技術,解難題”主題,在前期對江蘇省大豐市鯽魚養殖產業現狀及存在突出問題調研的基礎上,6月2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聯合在大豐市舉辦了“中國水科院院士專家活動暨大宗淡水魚體系培訓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大宗淡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等出席培訓活動。
劉英杰指出,水科院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多年來以產業發展為己任,大力加強推廣應用。大豐市鹽堿地養殖鯽魚特色鮮明、品質好、產量高,但近兩年也出現了由于大水面養殖密度過高、病害爆發嚴重等問題。希望通過活動加深了解產業問題,作為科研立項依據,實現科研和產業的有效對接。
在培訓會上,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鯽魚種質資源與育種崗位專家桂建芳院士作了題為《水產種業與魚類遺傳育種》的報告,介紹了國家水產良種與種業工程情況,并以異育銀鯽“中科3號”和黃顙魚“全雄1號”的培育與應用為例,闡述了魚類遺傳育種培育新品種的研究實踐對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并對我國水產種業發展進行了展望,建議進一步加大新品種培育和推廣力度,不斷提升良種覆蓋率和科學養魚水平。戈賢平和南京綜合試驗站病害防控專家薛暉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水產飼料與養殖環境的關系》及《異育銀鯽皰疹病毒病流行特征與防控策略》的講座,從建立精準投喂策略、加強苗種檢疫、建立有效免疫防控體系和改變傳統養殖模式等方面,對鯽魚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講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訓會后,與會人員還前往天邦集團大豐東方綠洲鯽魚養殖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和指導,現場解答了養殖戶提出的鯽魚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專家對目前全國尤其是蘇北鯽魚主要養殖區出現的病害爆發的情況高度關注,表示,將盡快組織專家團隊加強聯合攻關,進一步查明鯽魚皰疹病病毒的流行病學,建立防控策略,盡快解決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減少損失。
據了解,水科院與江蘇省一直以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自水科院先后與南通市政府、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院屬6個單位和江蘇省相關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在平臺建設、科學研究、技術支撐、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目前,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江蘇如東水科院成果轉化示范基地開展了脊尾白蝦良種選育、梭子蟹高產模式研究與推廣工作,東海水產研究所在江蘇贛榆、大豐建立了魚病與鹽堿地養殖研究基地,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及漁業工程研究所在江蘇如東建立了裝備和工程研究基地,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的研發和示范推廣。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江蘇漁業發展,在羅非魚、鯉魚、青蝦及其他大宗品種的示范、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建鯉、福瑞鯉及雜交青蝦“太湖1號”等新品種均已成為當地的主養品種,有力地促進了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
來自南京綜合試驗站興化、寶應、楚州、武進、金壇5個示范縣技術骨干,東臺市、鹽都區、建湖縣、射陽縣的技術人員和養殖大戶,天邦大豐養殖基地的技術人員及周邊的養殖戶等近300人參加了培訓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