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繆翼)6月18日,農業部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大連市人民政府在大連旅順口以“養護生物資源、恢復渤海生態”為主題聯合舉辦渤海生物修復增殖放流活動,向渤海投放中國對蝦、梭子蟹、牙鲆、海膽、魁蚶等重要海洋經濟生物2000余萬尾,并放生6頭斑海豹。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李彥亮、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助理袁光宇、大連市副市長曲曉飛出席活動并講話,農業部、環保部、遼寧省和大連市有關方面及社會各界代表共300余人出席活動。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中央要求,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各級漁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實施休漁禁漁制度,嚴格控制漁業捕撈強度,大力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加快創建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不斷強化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加強珍稀瀕危水生動物保護,落實漁業生態補償措施。目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已在全國范圍開展,增殖放流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2010年,我國共舉辦增殖放流活動近4000次,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共增殖放流苗種1090億尾。在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的同時,還舉辦苗種認捐、環保宣傳、漁文化知識普及等活動,擴大了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的影響力,提高了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公益事業,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大連地處遼東半島南端,所轄海域地跨渤海和黃海,生物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漁場。此次農業部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增殖放流活動,攜手養護渤海生物資源,對補充海洋生物資源、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農業部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大連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渤海生物修復增殖放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