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來自國內10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40余位專家匯聚青島,圍繞2016年黃海綠潮(又稱滸苔)最新調查和研究進展進行交流和研討。此前的調研結果表明,今年綠潮與往年情況類似,仍將對青島沿海一線構成威脅。目前正值前期打撈的最佳窗口期。如果沿岸各地密切配合,對黃海綠潮實施提前防控,連續多年暴發的黃海綠潮有望得到有效防控。
據悉,2007年以來,我國南黃海局部海域連續暴發大規模綠潮,對沿海旅游、生態環境和水產養殖構成持續威脅。國家及地方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大量調查和研究工作,在綠潮來源、成因、危害、監控及處置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2016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啟動了鰲山科技創新專項“近海生態災害發生機理與防控策略”項目,成立了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松,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于志剛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喬方利為組長的、多學科交叉的專家組,建立了海洋生態與環境、海洋生物、生物技術和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等功能實驗室,聯合山東、江蘇1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共同開展研究工作。
孫松告訴記者,通過分析歷年觀測資料和研究成果,項目組初步形成了今年黃海綠潮的應對行動計劃。按照計劃,今年4月中旬,針對南黃海出現的綠藻,項目組通過現場調查、衛星遙感分析和無人機觀測等方式,對綠藻動態發展情況進行了跟蹤監測。同時,“科學三號”科考船與漁船配合開展了實地調查,獲取南黃海海域漂浮綠藻分布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驗證了衛星遙感分析的結果,準確把握了綠潮的生物學特征和生態學過程。5月下旬,根據黃海綠潮發展態勢,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海狀元”號打撈船與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派出的兩艘漁船在蘇北淺灘北側實施了綠藻打撈作業。
根據現場遙感分析資料和調查結果,5月下旬,大量漂浮綠藻集中在蘇北淺灘區北側,6月1日以后,漂浮綠藻主體進入清水區,綠藻分布分散,生物量迅速增加,目前正處于前期打撈的最佳窗口期。對于后續綠潮發展態勢,項目研究團隊將進一步跟蹤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