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福建羅源灣海域退養工作正穩步有序進行,許多養殖戶開始赴省外甚至境外另尋發展空間。近日,在羅源縣碧里鄉海域,工程隊員正駕駛漁船,利用拆解工具對已簽訂搬遷協議的網箱逐一進行拆解。
在該海域看到還未拆解的網箱星羅棋布,網箱上還建有食雜店、理發店等。“碧里鄉海域的網箱十分密集,除了航道外,海域幾乎全被網箱占據。之前,許多養殖戶在海上做起了生意,人們不用上岸,在海上就能購物、理發等。退養工作開展以來,這里的養殖戶正逐步轉產轉業。”羅源縣退養辦工作組成員林國忠說,羅源縣退養工作涉及松山、碧里2個鄉鎮,涉及養殖網箱13.4萬箱,人口5.08萬人,同時還有淺海養殖、灘涂養殖、育苗場等設施。截至目前,已退養5.7萬箱。
養殖戶林道魁已跟隨父輩在碧里鄉海域從事養殖十多年,他的200多箱黃瓜魚和鮑魚都已退養。前年,他跟隨一個連江的朋友,在夏季高溫時將養殖的半成品鮑魚遷往山東威海海域進行養殖。由于夏季北方水溫更適合鮑魚生長,原本在羅源灣海域生長緩慢的鮑魚到了北方后可增產近3成,而山東當地成品鮑魚價格又優于省內,這讓他比其他養殖戶收益更佳。嘗到甜頭的林道魁開始尋覓新的養殖模式——購買半成品鮑魚運到威海養殖。面對羅源灣的退養,林道魁并沒有對今后的發展失去信心,反而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去拓展自己養殖事業。
“雖然像林道魁這樣出省養殖的戶數還不多,但相信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會有更多的養殖戶能順利轉產轉業。”碧里鄉鄉長吳高斌說,今年5月,鄉政府帶領養殖大戶到遼寧省葫蘆島市考察,計劃在該市的渤海灣海域租用10萬畝養殖用海。目前羅源灣內的半成品鮑魚轉移到該海域已試養成功,明年將會進行大批量轉移養殖。
“許多退養的養殖戶都在觀望,只要養殖大戶帶好頭,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轉移養殖的行列。同時,鄉里還對養殖戶進行菌類種植、牲畜養殖培訓,使那些不再從事養殖的人們能順利轉行到碧里羊養殖和食用菌種植等種養行業。”吳高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