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推動下,中華鱘保護救助聯盟在上海成立。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為該聯盟的理事長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為副理事長單位之一。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等作為常務理事單位加入了該聯盟。聯盟秘書處設在長江所,該所危起偉研究員當選為聯盟秘書長。
中華鱘保護救助聯盟的成立,將把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漁業管理部門、涉長江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各大科研院所、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有志于中華鱘保護的企業和NGO組織等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合力,為中華鱘能夠順利回到長江實現自然繁衍、自然種群可持續發展爭取最后的機會。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產卵洄游性魚類。中華鱘繁殖群體從太平洋回到長江口,溯游而上,到長江上游金沙江段產卵,然后游回上海,在長江中的洄游路程達3500公里。20世紀后期,隨著水利工程建設、航運、捕撈、環境污染等各種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斷加劇,長江中華鱘繁殖群體規模已由20世紀70年代的10000余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100尾。葛洲壩截流至今36年來,中華鱘繁殖群體資源量年均下降速率約10%,情況令人擔憂。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7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保護物種,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升級為極危級(CR)保護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