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艷霞唐婷)12月9日,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全面總結了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的理事會、監事會的各項工作,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會、監事會和秘書處成員及其負責人,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大會并講話,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安寧、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何浩應邀出席大會,農業部原副部長張延喜、齊景發、范小建,原總經濟師兼漁業局局長卓友瞻,農業部辦公廳、人事勞動司、財務司、漁業漁政管理局等相關司局以及在京漁業系統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出席大會。協會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各級漁業互保機構代表和漁民會員代表共160余人參加大會。
于康震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的成立,開拓出了一條漁業互助保險的道路,是我國解決漁業安全風險保障服務的一次大膽嘗試。協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來,漁業互助保險的法律地位得以確立、管理體制日臻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健全、業務規模快速發展、隊伍素質顯著提升、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贏得了地方各級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漁民群眾的熱情擁護。經過21年的探索和實踐,漁業互助保險已成為我國漁業行業災害補償機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農業保險”的精神,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漁業發展實際,符合廣大漁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于康震強調,在當前深化社會組織改革的新形勢下,農業部和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加強對漁業互助保險工作的領導和監管,要確保漁業互助保險“人心不散、隊伍不亂、工作不斷”;要從維護漁民群眾切實利益和漁業風險保障體系的角度出發,采用適當的方式將漁業互助保險作為漁業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環節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漁業互保全系統要在“互助共濟、服務漁業”的宗旨下,轉變觀念、強化意識、改革創新,堅持走漁業互助保險發展道路,為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漁區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安寧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中央高度重視新經濟形勢下社會組織橋梁紐帶和助推經濟發展等方面作用的發揮,民政部也在推進社會組織登記制度改革和政社脫鉤試點以及完善政策環境、加強監管和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社會組織的發展。中國漁業互保協會作為全國性行業協會,經過多年發展,特別是在四屆理事會領導下,在爭取政策、加強漁船漁民保障能力以及協會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希望未來在第五屆理事會的領導下,能夠同心同德、抓住機遇、擔當使命,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框架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特別是要加強對會員的服務,為我國漁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農業部財務司原司長李健華當選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他代表第五屆理事會提出了今后漁業互助保險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工作目標。五屆理事會將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響應“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求,不斷強化和完善“互助”的特性,通過廣泛承保、及時理賠和優質服務為漁業生產保駕護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貢獻;二是繼續踐行“互助共濟、服務漁業”的宗旨,通過加強會員服務來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漁民會員的歸屬感、參與感和榮譽感,加快構建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全面提升服務會員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完善漁業互保體制機制,漁業互助保險作為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漁業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環節,要爭取能夠和安全教育培訓、災害預報預警、災害緊急救助、災后救濟幫扶一起整體謀劃、統一部署,要積極爭取政府部門支持和政策扶持;四是進一步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結合實際豐富“全國一盤棋”的內涵,厘清職責,明晰定位,充分發揮國家協會和地方協會各自的積極性,強化國家協會在全系統內的指導、引領和示范作用,構建、完善具有特色的全國漁業互助保險制度體系。
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四屆監事會工作報告》、《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四屆財務工作報告》和《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章程(修改稿草案)》,部分省市參會代表在大會上交流了工作經驗。中國漁業互保協會五屆一次理事會議和五屆一次監事會議同期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