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胡婧)5月28日,由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河北省滄州市農牧局聯合主辦的2012年水產科技扶貧——鹽堿地水產養殖項目苗種贈送投放儀式在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舉辦。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李書民、中國水產學會會長司徒建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書記樊國強、河北省水產局副局長韓根九等出席了現場會。
李書民指出,為了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農業部漁業局在全國開展了以“科技進塘入場到戶、助推健康安全增收”為主題的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目的是促進漁業科技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增加水產品產量,提高漁業經濟效益,增加漁民收入。鹽堿地水產養殖項目是農業部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水產學會扎實推進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的具體活動之一。當前我國漁業進入了發展現代漁業的新階段,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已成為加快發展現代漁業最關鍵、最根本的途徑。
據了解,海興是國家級貧困縣,可耕種面積僅40萬畝,另有30萬畝的鹽堿地無法進行農業種植,長期處于荒蕪狀態,有待開發利用,潛力很大。自2009年起,中國水產學會充分利用會員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在鹽堿地水產養殖方面取得的成果,將“鹽堿地水產養殖試點項目”的實施定在海興縣,為當地的扶貧和脫貧提供了新途徑。利用鹽堿荒地開展水產養殖,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使貧困地區的農民盡快脫貧致富,而且對調整當地農村的產業結構、增加國土可利用面積、開拓農業發展空間、吸收農村過剩勞動力、促進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次活動期間,中國水產學會授予海興縣瑞澄科技水產養殖合作社“鹽堿地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牌匾,并向當地漁民贈送了羅非魚魚種20萬尾、凡納濱對蝦300萬尾、水質改良劑一批、《鹽堿地水產養殖百問百答》和《漁藥手冊》等技術圖書1000余冊。此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還向當地養殖戶開展了“養殖池塘的水質調控和管理”、“養殖病害防治”兩個專題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
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科研所,河北省水產局,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滄州市和海興縣農牧局、水產合作社、養殖戶代表400余人參加了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