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在浙江省象山港對該所承擔的國家海洋公益行業專項子課題“象山港養殖環境與重要生物資源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該課題的實施為象山港受損生境和重要經濟生物資源的修復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對改善象山港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項目實施以來,課題組以耐高溫海帶為網箱養殖區環境修復工具種,在白石山島海域示范養殖的海帶長勢良好,示范面積超過2000畝,輻射面積達到6000余畝;海帶養殖經濟效益提高了15%以上;2008年~2012年,課題組底播增殖平均殼長0.9厘米的毛蚶苗4000千克,示范面積1500畝,輻射15000畝,放流的毛蚶生長良好,資源量明顯增加,示范效果顯著;建立的網箱魚類養殖區生境修復技術示范區,理化環境和生物環境有明顯改善,重要經濟生物資源量有明顯增加,示范面積達到了3000畝以上,輻射面積達到了2萬畝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