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鮮為什么貴了?種類為什么少了?漁民們說得最多的原因就是“海窮了”。由于天氣、污染、成本、過度捕撈等原因,海洋漁業資源受到破壞,導致海貨產量減少,價格升高。山東省海岸線超過3000公里,是中國漁業的重要產區。為了保護海洋生態平衡,我省啟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今年投資總規模將達到3.28億元。
今年修復行動投資超過三億
自2005年起,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根據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給記者發的一份材料,6年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項目投入資金達11.5億元,重點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漁業保護區建設、人工魚礁投放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開發等修復工程。
目前,山東省放流品種近30個,包括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海蜇、金烏賊、牙鲆、黑鯛、半滑舌鰨等名貴地方經濟種類;海參、鮑魚等海珍品以及文蛤、菲律賓蛤仔、大竹蟶等多種經濟貝類。同時,將草魚、鰱魚、鳙魚、黃河鯉等優質品種投向了內陸湖泊、大型水庫和黃河口水域。
“2011年,修復行動計劃資金總量還將繼續擴大,省級財政資金將突破1億元,資金總規模將達到3.28億元。”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增殖管理科王科長說,這足以看出上級部門對此的重視。
威海人工放流11億單位苗種
記者從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威海市2011年漁業資源修復行動人工增殖放流計劃任務完成,共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1億單位,比去年增加10.8%。
按照《2011年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項目計劃》,今年,威海市增殖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魁蚶、海蜇、梭子蟹、牙鲆、黑鯛、黃蓋鰈和蝦夷扇貝等9個品種。其中,中國對蝦4.15億尾,日本對蝦2.55億尾,魁蚶2.85億粒,海蜇4500萬只,梭子蟹3600萬只,牙鲆250萬尾,黑鯛200萬尾,黃蓋鰈100萬尾,蝦夷扇貝500萬粒。總數占全省增殖放流計劃總數的29%,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首位。
大海休養50年才能緩過氣
多年來的增殖放流,對海洋資源的恢復影響有多大?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工作人員認為,效果肯定是有的,但由于現在捕撈能力大增,海域內仍存在捕撈能力擴大的問題。通過增殖放流,山東近海嚴重衰退的重要經濟漁業資源明顯得到了補充,并有望最終得以恢復。
而煙臺大學海洋學院邱盛堯教授日前接受采訪時卻表示,以往的經驗證明,僅僅休漁,并不能給漁業資源的根本性恢復帶來非常明顯的改觀,但是在資源修復上,卻可以產生積極的意義,如果不進行繼續破壞,大海要經過50年以上的休養,才能真正緩過氣來,真正徹底恢復,則必須經過百年以上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