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在農業部黨組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會同各級漁業主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平安漁業建設,克服災害性天氣多發、海上作業環境復雜等困難,漁業安全生產總體保持平穩態勢。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共發生漁業船舶水上事故1454起、死亡(失蹤)1710人,與“十一五”期間相比,事故總起數和死亡(失蹤)總人數分別下降33.73%和12.76%,實現事故起數、死亡(失蹤)人數“雙下降”。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體制機制。制定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員管理辦法》,積極配合做好《漁港管理條例》起草和《無線電管理條例》修訂,進一步推動有關漁業安全生產立法工作。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在機構改革中增設安全監管與應急處(漁港監督處),在體制上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各地漁業部門積極開展探索創新,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
加強示范帶動,推進“兩個創建”。會同國家安監總局組織開展“文明漁港”、“平安漁業示范縣”兩個創建活動,創建“文明漁港”28個、“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市、區)”43個。通過創建活動抓點帶面,進一步夯實漁業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
加強船員管理,提升安全技能。制定發布《漁業船員管理辦法》,開發全國漁業船員管理信息系統,2015年1月1日起上線試運行,逐步建立統一的漁業船員數據庫,提升漁業船員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各地積極組織開展船員培訓,強化安全警示教育,加強持證情況檢查,不斷提高漁船船東、船長和船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
加強檢查督查,強化責任落實。多次會同國家安監總局赴重點漁區開展督查,認真組織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年”、“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大檢查等活動,部署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扎實推進“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開展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確保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位,確保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加強協調配合,提升管理合力。強化與交通運輸、安監、氣象等部門在水上安全管理、海上救助、災害預警等方面的合作機制。特別是加強與安監總局合作,做好水上事故統計考核指標和責任認定的協調;深化與交通運輸部合作,聯合開展宣傳教育和執法檢查,形成管理合力,取得積極成效。據統計,“十二五”期間與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合作,累計救助遇險漁船7728艘、漁民39128人,挽回經濟損失約31.8億元。
加強應急處置,強化風險保障。繼續堅持漁業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加強部門溝通協調,組織漁船自救互救,協調配合專業力量進行海難救助,做好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和臺風防范工作。妥善處置多起重大海上險情和涉外事件,成功應對“威馬遜”等超強臺風侵襲,最大限度地減少漁民生命財產損失。“十二五”期間,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共承保漁民443.3萬人(次)、漁船34.25萬艘(次),共支付賠款21.69億元。(截至2015年9月)
加強基礎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多渠道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大漁業安全裝備建設投入,對漁港建設、航標維護、漁船更新改造、救生設備、信息系統、互助保險以及“兩個創建”等方面予以支持,初步實現各地漁業部門對大中型海洋漁船的實時聯絡及船位監測,有效提升了漁業安全生產管理能力,為災害預警、海難救助、漁船監管和維護海洋權益等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