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孫慧武記者柳珺)3月2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辦漁業科技促進年暨百人專家團科技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發布了漁業科技服務百人專家團并開通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公共平臺。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江西省副省長姚木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出席活動并講話。啟動儀式由農業部漁業局局長趙興武主持。
張桃林指出,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創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農業部在全國開展了以“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為主題的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深入開展大聯合、大協作,推進農業科技快速進村、入戶,促進實現“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目標任務。
張桃林表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作為我國漁業科技的“國家隊”,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和綜合優勢,積極面向漁業生產主戰場,廣泛開展聯合協作、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為加快轉變漁業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了貢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要認真貫徹農業科技促進年總體部署,以開展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服務“三農”的責任意識,加強與地方漁業單位的聯合協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努力實現漁業科技的跨越發展。
張顯良在動員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漁業已經進入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新時期,進入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科技創新已成為加快發展現代漁業最關鍵、最根本的途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將扎實推進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強化自主創新、科技產出、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支撐能力,切實擔負起牽頭漁業科技進步的重任,有效支撐漁業經濟穩定發展。一是立足產業需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在水產種業創新、病害防治、健康養殖、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取得一批先進實用技術成果。二是面向生產一線,加速成果轉化推廣。組織科技服務百人專家團全面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重點做好助推產業升級、節本增效的10個主導品種和50項主推技術的轉化推廣。廣泛開展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不斷優化成果轉化推廣模式,實現以品種為主線,加強育、繁、養技術與裝備配套,快速向生產實踐轉化推廣。三是著眼長遠發展,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做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以科研質量、創新能力和成果應用為導向的激勵和評價考核機制,全面實施“5511人才工程”,加強科技創新團隊與人才梯隊建設。
啟動儀式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與江西省漁業局簽署了《草魚出血病無疫區協定》,共同開展草魚出血病無疫區病原監測、實驗室建設、流行病學調查與風險評估等工作。
啟動儀式后,科技服務百人專家團前往江西省永修縣三角鄉現代漁業養殖基地開展了科技下鄉服務,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向當地漁民贈送了魚蝦病害防治、健康養殖書籍、手冊、光盤等技術資料千余份,并現場演示和講解草魚出血病疫苗注射技術,指導漁業生產。
據悉,漁業科技促進年期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將組織百人專家團開展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啟動漁業科技支援西部行動、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召開水產新品種推介會、承辦水產種業工程科技論壇、開展“淡水池塘工程化改造與養殖環境修復”科技展示、“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科研示范和“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產品篩選驗證”等活動,全力支撐現代漁業發展。
此次活動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江西省農業廳共同主辦。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江西省人民政府、省農業廳及省漁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科技服務百人專家團代表、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專家以及漁民代表共150余人出席啟動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