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總計投入增殖放流資金1832萬元,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1.75億尾,超額完成計劃任務。全省有43個縣(市、區)、90%的重要漁業水域開展了人工增值放流工作,放流品種達到24個,包括珍稀保護水生動物胭脂魚27萬尾,大鯢800尾。通過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動有效地增加了魚類種群數量,增加了漁民收入,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
根據農業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省農委制定了增殖放流實施方案,對放流區域、分工、進度進行了周密布置,并對苗種供應單位、放流程序等事項提出了統一要求。
省農委、交通部長江航道局、安慶市政府共同在長江安慶長江段人工放流“四大家魚”大規格魚種100萬尾。根據農業部的統一部署,在巢湖岸邊的中廟隆重舉行主題為“增殖漁業資源,修復長江生態”的長江中下游漁業資源修復放流活動。同時,在安慶市的泊湖、武昌湖、黃湖、菜子湖、白蕩湖、嬉子湖、破罡湖和池州市的升金湖等8個沿江湖泊同步修復放流經濟水生動物,對修復長江中下游受損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盡快恢復漁業生產,改善漁民生活起到積極作用。
各級漁業主管單位在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中,認真執行放流苗種檢驗、社會公證、資料建檔相關規定,放流工作規范化、正規化。全省建立了長江、淮河、新安江、巢湖4大水域漁業資源監測網點,開展巢湖漁業資源監測與增殖放流效果評價,為科學研究評價放流效果提供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