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柳珺)9月27日,由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魚類種子工程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此次論壇旨在加強魚類種子創新和產業化,促進現代水產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并圍繞種業建設、技術支撐、政策扶持、標準規范、操作程序、工程建設、資金來源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和研討。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出席論壇并講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致辭。
張桃林指出,一是要努力實現魚類種子工程的跨越發展。種業建設是養殖產業發展的基礎與核心,是產業科技研發的重中之重。要以政府專項投入為引導,吸引各方面對種業研究的投入,積極鼓勵科研教學單位、大中型企業開展種子工程研發與建設,瞄準育種共性技術的基礎研究和重點品種的良種選育這兩大重點方向,努力實現魚類種子工程的跨越發展。二是要大力加強魚類種子工程的聯合協作。大聯合、大協作是現代農業科學研究的顯著特征之一。漁業科技具有公益性強、產出周期長等特點。魚類種子工程建設同樣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更需要形成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的大聯合,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協作、農科教結合,形成整體優勢和強大合力,針對制約魚類種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廣泛開展聯合攻關,促進創新效率的提高和重大成果的產出。三是要著力推進魚類種子工程的示范推廣。魚類種子工程建設的成果是要應用到生產實踐的,建設的成效最終也需要產業發展情況來檢驗。加快建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良好機制很有必要。要加快魚類育種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強優良品種在產業集中和出口優勢區域的示范力度;建立優良品種向生產實踐大面積推廣和擴散的快速通道。
據悉,今年是大菱鲆引進二十周年。訟壇回顧了以大菱鲆為代表的中國魚類養殖發展歷程,探討了未來中國漁業養殖發展方向。
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崔利鋒在會上為在大菱鲆引種及產業化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單位授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魏寶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等出席了論壇。中國工程院、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雷霽霖院士、林浩然院士等國內外著名水產專家做了主題與專題報告。來自國內30多家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