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山東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辦公室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信息,該省提出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省海域空間開發強度和開發規模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40%,近海漁業捕撈強度保持“零增長”。
5年內,圍填海利用率達到100%,近海漁業捕撈強度保持“零增長”,開放式養殖用海占養殖用海面積比重超過8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達到70%左右,重要海洋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海洋保護區面積達到管轄海域面積的30%,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洋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機制基本建立。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介紹說,山東省是海洋漁業大省,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是省級層面的戰略要求。近年來,全省各地不斷完善海洋生態保護政策法規體系,率先在全國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率先在全國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加大海洋保護區建設力度,廣泛開展海洋生態恢復與治理,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構筑了全省藍色生態屏障,為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但王守信介紹,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仍面臨一些需要引起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陸源污染仍是海洋環境的主要威脅,工業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污染物入海,使近岸局部海域環境質量狀況較差。赤潮、溢油等各類海洋環境災害和風險增多,對海洋生態造成重大影響。海洋環保和預報減災能力建設不足,管理手段還不夠強,服務水平還不夠高等。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今年以來,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該省委政研室、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就加快推進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初步意見。
今后一個時期,初步想法是:堅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與“藍黃”兩區國家戰略融合發展,以建立健全海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保障,充分發揮海洋生態示范區和保護區的載體優勢,海陸統籌推進海洋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強化海洋功能定位,優化海洋開發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增強海洋生態意識,大力發展海洋生態經濟,努力建設生態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
圍繞上述目標,將重點實施“三類項目”,建設“五大工程”,開展“七個試點”,抓好“八項任務”。“三類項目”:即海洋生態治理修復、海洋生態能力建設、海洋生態示范創建。“五大工程”:即淺海海底森林營造、藍色海灣治理、重要河口生境修復、黃金岸線恢復、潮間帶濕地綠化美化。“七個試點”:即陸海統籌與河海共治、黃河三角洲海洋生態建設、海島生態文明建設、濱海新區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黃金海岸生態綜合整治、占用優質岸線退出、海洋保護區規范化管理。
突出抓好八項任務:一是強化海洋功能定位,優化開發和保護布局。二是推動海洋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三是堅持海陸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四是加快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海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五是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發揮科技支持引領作用。六是強化基礎支撐,積極應對海洋環境變化。七是加強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創新,不斷提高海洋資源利用科學化水平。八是提升全社會海洋生態文明意識,形成關注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