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江開勇)近日,農業部于康震副部長在山東、廣東調研時強調,要加快推進漁業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設施裝備水平,著力完善經營體制機制,切實提高漁業發展活力和質量效益,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
于康震先后到山東榮成、煙臺、蓬萊、萊州、青島和廣東珠海、中山、深圳調研現代漁業建設情況和漁業漁政管理工作。每到一地,他都深入企業、科研單位、漁港和海島漁村,與當地政府、漁業部門、企業、合作社和漁民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詳細了解當地水產加工、養殖、科研、海洋牧場建設、漁船建造、休閑漁業、遠洋漁業等產業發展形勢,以及漁港和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漁民轉產轉業、打擊非法捕撈、安全生產、柴油補貼政策落實等情況。他對山東省實施“海上糧倉”戰略、大力開展海洋牧場和人工漁礁建設,廣東省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和遠洋漁業、建設遠洋漁業基地給予了充分肯定。
于康震指出,當前,漁業發展處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必須不斷提高漁業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升漁業設施裝備水平,不斷創新漁業經營體制機制,增強現代漁業建設動力和活力。他強調,要著力加強漁業科技創新和攻關,力爭在養殖品種選育繁育、水產品加工工藝、質量安全控制、漁業信息化、工廠化和網箱養殖技術、海洋牧場建設等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要著力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加快漁船更新改造,培育一批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加快漁港建設,建設一批漁港經濟區和遠洋漁業基地;加快推廣外海深水網箱養殖,減輕近海養殖環境壓力。要著力加強漁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在壯大漁業龍頭企業的同時,推進企業、科研單位、合作社和漁民的有效融合,建立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加快推進捕撈漁民轉產轉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現代漁業建設。
在廣東省調研期間,于康震還特地詳細了解了臺風“彩虹”給農牧漁業帶來的災害情況,他要求農牧漁業部門迅速組織開展生產自救,盡快修復損毀設施,及時補苗補欄,加強災區動物疫病防控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