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漁業經濟克服了自然災害嚴重等不利影響,在大災之年取得產量增加、價格穩定、漁民增收、出口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為漁業經濟良好發展、菜籃子產品有效供應創造了有利條件和保障。
據統計,2011年全國水產品產量預計超過5600萬噸,同比增長4%以上。水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總體保持穩定。全國漁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10012元,將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凈增加1049元,增長11.7%。據海關統計,1-10月水產品進出口總量669.1萬噸,總額206.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5%和29%。
現代漁業建設取得進展。農業部以現代漁業園區建設為主要抓手,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組織各地深入開展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新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839個。水產品首次進入了“菜籃子”工程,落實中央財政菜籃子建設資金1億元。按照農業部部署,各地繼續推進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漁業抗災救災取得突破。今年長江中下游旱災發生后,國務院安排救災資金4億元,全國漁業系統和廣大漁民大力開展自救復產,實現了“大災不減產還增收”的喜人局面。在開展災后生產恢復的同時,認真抓好生產促進,努力確保了水產品的有效供給。
資源養護事業再上臺階。今年以來,農業部與15個省(區、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了增殖放流活動,全國增殖放流各種魚類、蝦蟹類、貝類等共計296億尾,放流中華鱘、達氏鱘、胭脂魚等水生野生動物1800萬尾(只)。發布實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審定公布了62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印發《“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漁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撈強度的通知》,與沿海各省(市、區)漁業主管廳局簽訂了責任書。
漁業安全得到進一步加強。首次獨立進行水生動物執業獸醫全國統考,啟動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試點和漁業鄉村獸醫登記工作。組織開展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專項治理,水產品產地綜合檢測合格率達到98.3%,水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穩定。今年以來11個在我國沿海登陸的臺風均未造成漁業人員傷亡,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事故起數同口徑有所下降。1-11月,漁業力量參加海難救助661起,救助漁船1043艘、漁民6855人,挽回經濟損失2.7億元。
漁政管理取得新成效。今年珠江首次實行統一禁漁期制度取得圓滿成功。海洋伏季休漁秩序總體較好,休漁后期管理得到加強。專屬經濟區巡航、“護漁行動”等漁政執法工作繼續強化,首次組織沿長江10省市開展涉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漁政執法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