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主辦,廣東汕頭大學承辦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暨簽約儀式在汕頭大學舉辦。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保護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保護區簽署協議,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構建和完善中華白海豚保護網絡,共同推進中華白海豚物種保護。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李彥亮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李彥亮在講話中指出,中華白海豚有著重要的科學、生態、文化和社會價值,但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海洋污染日益嚴重,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受到很大威脅,死傷幼豚甚至成年豚事件時有發生。
近30年來,中華白海豚資源量劇降,甚至有些棲息地已無種群發現。加強保護區間的協作,搭建交流互動平臺,拓展保護區工作人員視野,提升保護區管護水平和人員素質與技能,共同推進保護事業的發展,是促進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全國海獸保護區義不容辭的責任。四家保護區單位簽約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推進中華白海豚保護合作與交流,是貫徹落實保護中華白海豚行動計劃的有效舉措,也是貫徹落實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重要實踐。
保護區聯盟成立后,4個保護區將本著自愿平等、優勢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統一開展中華白海豚保護科普宣傳,同時在中華白海豚救助方面進行設備、人員、技術的共享。聯盟將建立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數據庫,制定《應急聯合機制》。聯盟各方設立24小時救助熱線電話,并配備專門的鯨豚救助隊伍和救助設備,在接到有關擱淺,傷病鯨豚的信息后,當地或就近的一方將迅速展開救助行動,若情況危險而無法獨自完成救助任務,可及時聯系有經驗或者就近的保護區請求救助。此外,聯盟協議還提出,將成立“中華白海豚保基金”,通過國內外機構、熱心人士、民間團體、公司企業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專項用于中華白海豚保護事業。加強與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保護國際基金會(CI)、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CIFES)、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等國內外環保機構的聯系和合作,爭取資金支持。
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是一個松散型的合作形式,受各自行政主管部門和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保護區專業委員會的雙重領導、指導。保護聯盟設立顧問和秘書處,聘請非官方的境內外鯨豚專家(獸醫)出任顧問。聯盟顧問將為四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提供短期集中培訓,培訓內容集中在救助擱淺、傷病海獸治療、人工繁育等方面。從2014年起,秘書處每年將組織舉辦不少于一次的例會,商定工作計劃、制定聯合應急機制,交流管理經驗、宣講科研成果,探討管護舉措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