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極地工作的本質就是綜合國力的國際競爭,中國作為成長中的全球性大國,只能積極應對,無路可退。”近日,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秦為稼在上海召開的2015年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極地工作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將聚焦三大能力建設,即極地業務能力、極地活動能力和極地治理能力。
“實現極地國家利益,全面認知是基礎,能力建設是保障,參與國際治理是途徑。”秦為稼說,當前全球海洋酸化、北極快速變化、極地冰蓋演化與全球海平面變化、南極地球演化與生命起源、極地近地空間與宇宙探索、極區科學觀測匱乏等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課題。
“極地科學與政治緊密相關,一方面,知識可以左右國際極地治理;另一方面,知識成為極地利用和治理活動的基礎和支撐。”秦為稼指出,我國極地科學考察和研究成果雖然有所突破,但整體水平不高。具體表現在,經略極地新疆域的戰略謀劃能力仍很薄弱,極地知識和信息積累的能力不足,現有考察活動的研究成果不能滿足支撐我國極地戰略目標的確立和調整,持續穩定開展高水平極地活動的領域和范圍十分有限,極地科研人才隊伍的規模和水平與我國的國際地位還不相稱,對國家參與極地治理的有效支撐不夠等。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極地工作要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和參與全球極地治理的需要,堅持和平利用、安全有效、治理引領、科技先導和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加強有針對性的科學考察與戰略對策研究,加快極地綜合環境預測業務體系建設,推動極地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極地考察和研究重點從局部領域認知向整體系統認知轉變,實現在研究方向布局上向基礎和應用并重轉變,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向依法和專業管理轉變,保障手段上向“中國制造”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