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廣東現代漁業建設,全面增強漁業科技對漁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提高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批復同意,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珠江水產研究所共建的新型科技協作支撐平臺——廣東省海洋漁業研究所和淡水漁業研究所,于3月16日在廣東省廣州市正式掛牌成立。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文斌局長、何少青副局長、秦磊總工程師,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趙依民處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及珠江水產研究所所長劉英杰、珠江水產研究所潘澎書記,南海水產研究所江世貴所長、徐竹青書記、楊北勝副所長分別為兩個研究所揭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相關處室負責人及專家參加掛牌儀式。
廣東面向南海,漁業資源豐富,水產品增養殖、加工貿易等產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漁業經濟大省。2015年1月~10月,全省漁業經濟總值2269億元,水產品總產量698萬噸,預計全年漁業經濟總產值2600億元,繼續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現代漁業持續健康發展,漁業科技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漁業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全國漁業大省中少有的未設置省屬漁業研究機構的省份,廣東正面臨著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的困境,主要體現在科技研發、推廣體制落后和缺乏科研力量相對集中的科技創新平臺等。盡管中央駐粵涉海涉漁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為廣東的漁業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撐,但與廣東省漁業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因此,逐步建設和完善能滿足廣東現代漁業發展需求、長期引領和支撐廣東漁業科技發展的省屬漁業研究機構,是廣東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保障。
廣東省海洋漁業研究所和廣東省淡水漁業研究所分別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珠江水產研究所,這兩家依托單位隸屬于農業部,是國家級水產科研機構,擔負著中國漁業重大基礎、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任務,在解決漁業及漁業經濟建設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以及科技興漁、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開展國內外漁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對我國尤其是南方漁業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