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陸地的盡頭就是海洋,漁業被視為未來人類重要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中華工商文化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王齡嬌這樣闡述兩岸漁業的發展前景。
王齡嬌同時說:“兩岸一家人,需要互相交流,更需要相互合作”。
臺灣正修科技大學教授黃聲威表示,2011年臺灣對大陸觀光客開放“自由行”之后,有助于陸客深度旅游。其中,“休閑漁業”就是一種深度旅游。漁村的生活體驗,對于內陸地區居民來臺灣旅游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比擁有傳統漁業優勢的臺灣,青島也在發展漁業上不遺余力。
青島市藍色經濟建設辦公室產業處處長鮑梅介紹說,青島正在優化發展海洋第一產業,重點提升水產苗種、海水養殖、遠洋捕撈產業。同時,青島致力于突破發展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產業,提升發展海洋第三產業,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游等。
鮑梅此言非虛。位于青島新港區董家口,建立占地2700畝、卸港量300萬噸的中國北方國際(行情,問診)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已在建設中。建成之后,這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漁業基地,世界各地的遠洋捕撈船都可在此卸貨,青島將成為北方遠洋漁業集散中心。
而在青島北方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一期工程便擁有了22個泊位、2000米碼頭、1000米岸線、冷庫規模20萬噸。該基地占地面積1100畝,陸域建設面積59.8萬平方米,建設投資46.8億元,2013年年底即基本達到年卸港量100萬噸的能力。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國內乃至東北亞最大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成為輻射東北亞的現代化國際水產品貿易平臺。
青島魯海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顯剛介紹說,根據規劃,基地設置配套物流區、公共設施區、水產加工物流區、修造船基地和油品儲存補給區五大功能區。其中,配套物流區主要為整個園區提供配套物流服務,公共設施區設有辦公、商業和休閑娛樂等功能,水產加工物流區功能包括水產品的運輸、加工、儲存和銷售。修造船基地位于規劃區南部,以船舶制造及維修功能為主。
“海貿海經青島立,兩岸漁業齊努力,漁民生活有生計,中華民族稱第一”。王齡嬌女士即興而作的這首打油詩,正是對未來海峽兩岸海洋經濟美好合作前景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