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岸漁業從業者在浙江舉行座談會,座談會上,臺灣漁業從業人員希望能夠快速通關,兩岸海關能夠建立起互信機制,不要因為通關等原因,讓鮮魚產品質量下降。
臺灣嘉義的陳理事長說,臺灣的魚產品在檢驗檢疫等方面是三檢合一,而內地是三檢分離,這導致生鮮魚品進入大陸時耽誤不少時間。兩岸的檢驗檢疫部門應建起合作機制,互相承認對方的檢驗結果,這樣才能提高通關速度。座談會分為三組:養殖組、加工組、物流組。大家在座談會上尋求合作的機會。在討論中,兩岸漁業從業者提出了合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希望中央有關部門及時解決。
臺灣漁業產量巨大,自從ECFA實施后,包括石斑魚等幾種魚產品實施了零關稅,但臺灣漁類產品有三十多種,如果加大合作力度,臺商們希望能夠擴大零關稅的魚類品種,讓臺灣的魚產品不僅在沿海城市銷售,還能讓內地的消費者也能品嘗得起臺灣魚品的美味。臺商們的這個建議得到大陸魚產品加工商的響應,飛日水產的副總潘先生認為,如果臺灣的魚類產品關稅全部都降下來,他們公司的生產線可以多上十幾條,也不會舍近求遠,從南美進口原材料。
座談會上,大陸沿海的一些機構紛紛拋出合作項目,希望臺商們一起商討合作事宜。浙江上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希望到臺灣養殖甲魚,因為臺灣的氣候特別適合甲魚產蛋,產量是大陸的四倍以上。這一訴求得到臺灣漁會積極回應。寧波市水產行業協會副會長陳錫剛認為,大陸漁業公司需要技術、設備和種苗,臺灣漁業機構需要市場,雙方加深合作,可以很好地解決對方困難,取得雙贏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