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之聲》7月17日報道,俄羅斯安全總局東北海岸邊防局新聞辦公室稱,俄“捷爾任斯基”邊防艇16日在俄羅斯水域發現一艘漁船,向其傳呼無應答,同時不停航并轉向準備逃脫追蹤。“在持續了3個小時的追蹤后,邊防巡邏艇向該漁船發出一枚警告炮,但該漁船仍未停航,繼續進行危險地迂回,最后接近邊防艇”。消息說,該漁船在撞向俄邊防巡邏艇時,船上有1人掉入大海,但隨后證實該消息失誤,該漁船上的17名中國漁民無一傷亡。俄方在被扣留漁船的艙內發現了22.5噸魷魚。船上沒有船只和捕撈的相關證件。隨后,該漁船被押送至俄羅斯納霍德卡港做進一步的調查。幾乎同時還有另一艘中國漁船,已先被餓扣押在該港口,中國漁民共36人被餓當局扣押。
世事的發展真是出人意料,正當中國在南海、東海采取實質措施,對越菲日等有著海洋主權爭端的國家展現強硬姿態的時候;正當外媒紛紛報道中俄在敘利亞、伊朗、上合軍演等問題上聯手,極力向盟友方向發展的時候;正當普京上臺對美日和西方采取強硬措施,而頻頻對中國示好的時候,一起意想不到的大事發生了,這就是俄羅斯邊防巡邏艇炮擊中國漁船事件!按俄方的說法,事發時,俄“捷爾任斯基”號邊防巡邏艇在日本海俄聯邦專屬經濟區發現一艘懸掛中國國旗的漁船在進行捕撈,隨即向該船發出警告要求其停駛,但該船未關閉引擎試圖逃跑,俄邊防巡邏艇開始追逐并持續了約3小時后,俄艦鳴炮警示仍未奏效,于是“被迫向漁船開火”。
2009年在日本海,俄羅斯的巡邏艇曾經擊沉過一艘涉嫌走私的中國船只“新星”號,導致7人死亡或失蹤。如今加上這一次,這應該是俄邊防巡邏艇第二次向中國漁船開炮射擊,但預計這絕不會是最后一次。俄邊防巡邏艇如此頻頻采用武裝執法,且均采取了強硬手段,怎么說也是屬于暴力執法,是不可接受的。從東北亞漁業的現狀來看,以往在各國所署經濟區經常發生漁業糾紛,但是武裝執法船向漁船直接開火的行為是十分罕見的,俄羅斯是這方面最魯莽的。但盡管中國漁民存在很多違法行為,可是他們畢竟屬于民事范疇,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受到炮彈的威脅。如果世界各國均采取這種武裝強力執法行為,那么,很多國家間無疑將會頻頻爆發漁業武裝沖突,這絕對是有關各國和國際社會所堅決反對的行為。
特別是對于俄羅斯來說,中俄兩國已經建立起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在很多領域的戰略合作,已經顯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在當前國際環境的博弈中,中俄聯手,互相抱團取暖是明智之舉。按道理說中俄間應當互相照顧,彼此關切才對,兩國間的摩擦也應當低調處理,以免歐美日兩面三刀。但是,俄羅斯方面,對于中國的漁船的“非法”捕漁行為,不僅沒有所謂的容忍或者區別對待,還且還長時間的追逐,直至開槍開炮,這種行為已經是相當不友好的了。
同時,近年來隨著各國對海洋專屬經濟區的管理和利用的重視,各國對非法越界捕撈作業的打擊行動也越來越多。對于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沿海居民又十分依賴捕撈經濟收入的中國來說,自身又和周邊幾乎所有的國家均存在海上劃界糾紛,因而遭受到的波及最嚴重。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含此次俄羅斯扣押中國兩艘漁船事件,比較重要的被外國扣船事件就有10起,分別是朝鮮1起,韓國3起,菲律賓3起,帕勞和日本各1起。從菲律賓到韓國,再到俄羅斯,中國漁民在全世界似乎已經陷入一個難以自拔的“死亡陷阱”。因此,為了保護中國漁民的正常生存和合法捕撈行為,中國應該與周邊國家簽訂有效的合法捕撈合同,以在法律上保證中國漁民不會被周邊國家隨意驅逐和扣押。同時,中國也需要更多地考慮到那些無助漁民的利益,盡管中國與俄羅斯沒有海洋糾紛,但要與俄羅斯商討建立一個合作捕魚機制,以法律的形式為中國漁民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中國漁民也需要有自我防范意識和遵守其他國家的相關法律。例如,不要把中國政府的捕撈警告當做耳旁風。據悉,中國沿海各地方政府此前曾多次致信漁船船東、船長和漁民,要求嚴禁進入鄰國海域非法越界捕撈,同時強調對任何違法違規作業進行嚴厲的制裁,但中國漁民仍屢屢毫無顧忌地越界捕撈而造成嚴重后果。另外,在面對國外軍艦警告時,高速逃跑或無理沖撞顯然不是辦法,此舉很容易被視為具挑釁性的動作、換來更壞的結局。
但更重要的是,國力日漸崛起的中國,應該加大對中國漁民遠洋捕撈的武裝和外交保護力度。不管是俄羅斯也好,還是日本韓國也罷,他們對待中國漁民捕撈的“非法”認定和執法態度,完全取決于中國政府對待本國漁民的外交救援力度和中國軍方的實力。如果中國不管對待那個國家的“對中國漁民強力執法”都反應強烈的話,那么,我們的漁民才不會受到國外執法部門的野蠻對待,不管這個國家是朋友也好還是對手也罷,中國都要毫不猶豫的保護好自己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