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7日,第十五屆國際水產遺傳學學術會議(XV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netics in Aquaculture,ISGA XV)在西班牙加的斯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養殖生物育種與可持續產出全國重點實驗室陳松林院士等3人應邀參會。
在大會開幕式上,陳松林院士作了題為“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us of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of Marine Fish in China”的45分鐘大會主題報告,圍繞魚類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與種業發展這一主題,系統介紹了過去10年來我國在海水魚類育種基礎研究、分子育種技術創新以及新品種創制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重要進展。主要包括完成我國首個魚類全基因組測序,發現首個養殖魚類性別決定基因,揭示比目魚類性別決定和變態發育分子機制,解析抗細菌病性狀遺傳基礎,創建魚類分子標記輔助性控、抗病基因組選擇以及海水養殖魚類基因編輯技術,育成首個抗病高產魚類新品種等成果和進展。大會報告引起了國外專家的極大興趣和好評。
另外,黃海所李仰真副研究員和盧昇助理研究員分別以“Genomic Selection Signature Analysis Reveals the Genetically Improv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Tongue Sole (Cynoglossussemilaevis)”和“Gap-Free Telomere-to-Telomere Haplotype Assembly of the Tomato Hind (Cephalopholissonnerati)and Its Applications”為題進行了墻報展示,展示了黃海所在魚類抗病良種選育、新養殖對象開發以及高質量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方面的最新進展。
此次交流充分展現了黃海所在魚類育種方面的最新成果,提高了國際影響力,與參會多國專家的深入探討,為未來國際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國際水產遺傳學學術會議是全球最大的有關水產養殖生物遺傳育種的學術活動,自1982年以來由國際水產養殖遺傳學協會(IAGA)組織開展,每3年舉辦1次。此次會議由加的斯大學(UCA)、安達盧西亞農業和漁業研究培訓研究所(IFAPA)以及國際海洋科學卓越校園(CEI·MAR)聯合舉辦,共有來自西班牙、中國、美國、挪威、法國、澳大利亞、日本、智利和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的26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陳松林院士作大會報告

李仰真副研究員和盧昇助理研究員作墻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