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水產養殖生物種質資源挖掘和創新利用”項目2024年度總結推進會在青島召開。中國工程院包振民院士、陳松林院士等項目咨詢專家,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許璇主任科員、豐程程項目專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王毅超項目專員,項目牽頭單位有關領導以及項目組成員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
黃海所副所長葉乃好研究員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致歡迎辭,對與會領導、專家長期以來對項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表示作為項目牽頭單位將按照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要求,落實好保障、服務及管理工作。王毅超項目專員對中國水科院項目專員等相關制度進行了詳細介紹,并針對項目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許璇主任科員對項目在2024年度取得的研究進展給予了高度肯定。她強調,項目應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明確目標定位與產業導向,并對項目研發工作的規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項目負責人邵長偉研究員對項目總體情況進行了匯報,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的進展情況。與會專家對項目和各課題研究內容、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等展開了充分討論,并指出了未來努力方向。
“重要水產養殖生物種質資源挖掘和創新利用”項目聚焦重要水產種質資源“存-識-用”全鏈條技術創新。本年度,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取得了良好進展:在水產種質資源保存與維持方面,收集保存了水產養殖生物新品種或優異種質親本資源23種;研發和優化了合方鯽、斑節對蝦、蝦夷扇貝等13種水產動物精子冷凍保存技術。在水產種質資源監測與鑒定方面,建立了不同水產養殖生物的表型高通量監測技術3種;開展了性別、生長、抗病等相關分子標記篩選和重要性狀遺傳機制解析研究。在水產種質資源遺傳操縱與制種方面,建立了6種魚類生殖干細胞移植技術,研發了激活型表觀編輯技術、納米顆粒遞送技術等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無肌間刺鏡鯉、少肌間刺鰱、速生光唇魚等水產新種質。
本次年度總結會有效檢驗了項目的研究進展和執行情況,促進了課題間的交流與協作,為項目后續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邵長偉研究員匯報項目執行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