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3名科研人員,作為大洋隊隊員參加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夏季和秋季調查航次,順利完成考察任務相繼返回國內。
1月至3月,應一平助理研究員、楊帆助理研究員隨“雪龍”號執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夏季航次任務,主要承擔南極磷蝦種群生物學與資源調查評估工作。考察期間,兩人順利完成了南極半島、宇航員海和普利茲灣等三個重點海域的磷蝦生物學拖網取樣與聲學走航觀測任務,同步開展了磷蝦種群生物學現場觀測以及磷蝦培養實驗等,加深了對南極磷蝦夏季海域間繁殖差異及呼吸、排遺節律的認識,為進一步開展南極磷蝦種群對氣候變化響應的研究提供了數據與樣品支撐。


應一平助理研究員、楊帆助理研究員參加中國第41次南極科學考察夏季航次
3月至4月,王新良副研究員隨“雪龍2”號執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羅斯海聯合航次任務。本航次是我國牽頭組織的首個以南大洋秋季海洋生態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國際聯合考察航次,旨在了解羅斯海秋冬季弱光-黑暗下關鍵生物種群的越冬策略以及冰間湖等重點區域的物理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共有來自國內科研機構以及澳大利亞、美國、英國、韓國、挪威、馬來西亞、泰國、新西蘭等國的40余名科研人員參與海上現場調查。本次考察進一步驗證了我國“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和冰區作業能力,積累了在-20℃以下低溫以及大風、高密度海冰等環境下的調查經驗。其間,王新良與國內外考察隊員密切合作,順利完成了冰區海洋生物聲學觀測與南極磷蝦生物學拖網取樣調查任務,為實現航次科學目標提供了支撐。


王新良副研究員參加中國第41次南極科學考察秋季航次
近年來,黃海所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團隊持續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并同時依托南極磷蝦漁船開展科學數據采集工作,發揮農業農村部極地漁業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的多學科交叉優勢,圍繞極地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科學養護管理等進行科研攻關,相關進展多次獲得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