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一行到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就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漁業一體化科技合作進行考察調研。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金顯仕、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黨委書記趙憲勇、副所長孔杰及相關學科帶頭人、部門負責人接待了惠新安書記一行,并進行了座談交流。座談會由趙憲勇書記主持。
會上,金顯仕所長對惠新安書記一行到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黃海水產研究所建所70多年來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研平臺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表示,黃海水產研究所與濰坊市之間的合作歷史悠久、基礎深厚,雙方在對蝦的苗種繁育、成果轉化、科技研發平臺建設等方面都開展了多領域的深入合作,在優良種苗培育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尤其是在“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建設方面成效顯著,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希望雙方借此次訪問契機,凝心聚力共建深層次合作的產學研共同體,加速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唐啟升院士指出,在80年代中期,趙法箴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團隊創立了中國對蝦工廠化全人工育苗技術體系,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動山東率先興起了對蝦養殖并引領中國對蝦產業的發展,山東成為對蝦養殖大省和強省。90年代之后,山東對蝦養殖業出現了滑坡,亟需實現水產養殖的新舊動能轉換。因此,2018年我和趙法箴院士聯名向省政府提出了“加強對蝦種業建設,重塑我省‘蝦頭’地位”的院士建議。濰坊市作為我國北方對蝦種業發展重要支點城市,要充分發揮現有的產業和平臺優勢。另外,建議濰坊按照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2019年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充分發揮現有貝類綠色養殖的良好基礎,加強碳匯漁業研究,發展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孔杰副所長從邦普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現有設施設備完善情況、育種技術體系先進性和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進展等方面概括介紹了濰坊對蝦育繁推一體化綜合體系項目建設情況。他強調,下一步黃海水產研究所會匯聚優勢產學研力量,共同打造國家級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建立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南美白對蝦種業,為扭轉我國種蝦過度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惠新安書記高度贊揚了唐啟升院士為我國海洋漁業綠色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對黃海水產研究所一直以來對濰坊市水產業發展提供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指出,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國家成立最早的綜合性海洋漁業研究機構,有眾多國際、國內知名的學術大咖和產業技術人才,承擔一大批國家級重點項目,希望雙方繼續加強全面合作,以國家級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和省內重點海洋牧場建設為橋梁,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實施,充分挖掘濰坊市在海水養殖方面的巨大潛力,全面釋放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培養漁業科技人才,為重塑山東省“蝦頭”“貝柱”地位貢獻力量。
雙方還借此次交流契機,就對蝦育繁推一體化綜合體系、貝類苗種供應基地建設、養殖動物疾病防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為下一步開展全面合作奠定重要基礎。會后,惠新安書記還實地參觀了在建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濰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清民、田民利,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呂堯良,市委副秘書長、接待中心主任辛連國,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投資促進局局長王浩,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馬冰,市海漁局局長李承源,市海漁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朱永紅等陪同調研。
